嵌入式心血管监护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08:06

  本文关键词:嵌入式心血管监护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罪魁祸首之一的世界性疾病,我国每年因此而丧命的人有几百万。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约2.3亿,成年人中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20%。其中高血压患者约为2亿,中风为患者超过7千万,肺心病患者约为5千万,心衰竭患者为4.2千万,心肌梗塞患者在2千万左右。全国每年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为350万,每天因其死亡的人数多达9590人。到2013年底,我国约有2.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高达420万,相比于其它疾病,心血管疾病引发死亡率最高。研究预测表明,仅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数量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每年心血管疾病数量将超过50%。若不采取相应措施,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到2030年时将增加2130万。作为人口大国之首的中国,老龄化严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疾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救助,以致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上升,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目前这种严峻势态下,本文设计研究了一个监测人体心电、脉搏和血压的监测系统。此系统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以ARM9为控制开发平台,GPRS为通信手段,MATLAB为分析工具,实现了远程心电、脉搏实时监测和血压无袖带监测。本系统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生理信号监护终端和远程监护中心。监测终端主要用于采集人体的心电、脉搏数据,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在心电、脉搏数据采集的同时,记录受试者血压值,以便后续数据分析。远程监控中心负责数据处理,通过PTTpeak和PTTstart两种方法计算脉搏波传时间(Pulse Transit Time, PTT),确定血压(Blood Pressure, BP)与PTT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PTT、心率、脉率的计算与分析,表明了血压与脉搏波传播时间的线性关系。此外,本文对两种方法计算的脉搏波时间所受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系统选取方面,采用具有移植性强、扩展性好、可裁剪、开源的Linux系统,为系统进一步开发和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电 脉搏 血压 Linux系统 GPRS模块 MATLAB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TP2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引言11-14
  • 1.1.1 心血管疾病现状及发展趋势11-12
  • 1.1.2 检测心血管疾病常用的两种方法12-14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4-17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7-18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结构安排18-20
  • 第二章 生理参数产生机理与PTT测量血压原理20-29
  • 2.1 生理参数产生机理20-26
  • 2.1.1 心电信号的产生机理及心电图20-22
  • 2.1.2 动脉血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2-23
  • 2.1.3 脉搏波的传输机制、波形特征及影响因素23-26
  • 2.2 PTT与血压关系的理论基础26-27
  • 2.3 本章小结27-29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监护端数据采集29-47
  • 3.1 系统总体构架设计29-30
  • 3.2 系统硬件模块30-36
  • 3.2.1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30-32
  • 3.2.2 脉搏信号采集模块32-33
  • 3.2.3 GPRS无线通信模块33-35
  • 3.2.4 核心控制单元35-36
  • 3.3 软件开发环境搭建36-38
  • 3.3.1 虚拟机和Fedora10安装36-37
  • 3.3.2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37
  • 3.3.3 NFS的配置37-38
  • 3.4 硬件设备连接38
  • 3.5 生理信号监测终端程序设计38-45
  • 3.5.1 ECG信号处理线程39-41
  • 3.5.2 脉搏信号处理线程41-43
  • 3.5.3 GPRS程序设计43-45
  • 3.6 数据采集45-46
  • 3.7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生理信号去噪与分析方法47-59
  • 4.1 离散小波变化法去基线47-50
  • 4.1.1 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原理47-49
  • 4.1.2 小波变换的性质49
  • 4.1.3 小波变换去基线的结果49-50
  • 4.2 快速中值滤波算法去除高频噪音50-52
  • 4.2.1 中值滤波原理50-52
  • 4.2.2 中值滤波特点52
  • 4.2.3 中值滤波结果52
  • 4.3 差分阈值法提取生理信号特征点52-58
  • 4.3.1 PTTpeak特征点提取方法53-56
  • 4.3.2 PTTstart特征点提取方法56-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PTT与血压之间关系的分析及结果59-66
  • 5.1 脉搏波传导时间测量结果与分析59-60
  • 5.2 心率与脉率的检测分析60-61
  • 5.3 PTT与血压的统计分析61-65
  • 5.3.1 实验方案61
  • 5.3.2 实验结果61-64
  • 5.3.3 结论与分析64-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8
  • 工作总结66
  • 工作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乐;;心脏病术后血压监测方法与结果的比较[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2 赵淑虹;;血压监测:自动示波测量装置[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3期

3 周超平,陈伟伟,刘巧芬,吴素珍,李珊,王苏英;丽水城镇机关干部人群血压监测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2年04期

4 李文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动态监测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5 罗雪琚;24小时控制血压的重要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6期

6 季玉光;;天冷要注意监测血压[J];劳动保护;2006年11期

7 赵生法;赵子彦;;血压晨冲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年10期

8 赵红兵;张喜凤;;血压产生机制及血压变化的另释[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年03期

9 谭媛;;重症患者血压的监测和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3期

10 韦叶;闭永金;;1例血压监测导致出血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晶;;夹层动脉瘤术前血压控制的护理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马瑞华;胡建芳;;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效果的影响[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王文博;;考虑血压变动的降压药使用方法[A];2013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4 俞雪飞;;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护理[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姚红;;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护理体会[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明明;王t ;梁璐;王天有;米杰;程红;;儿童期高血压对成年罹患高血压的预测作用: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地;张明明;王t ;梁璐;王天有;米杰;侯冬青;;儿童至成年血压变化对成年期心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8 朱敏;陈恩慈;何益平;裘宇芳;袁敏;彭放;;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与血浆BNP关系的探讨[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星;冬天血压应勤量[N];保健时报;2007年

2 白轶南;冬天多测几次血压[N];健康时报;2007年

3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主任医师 和渝斌;天气凉了,血压计别离身[N];健康时报;2008年

4 保健时报记者 范宏博;三大要点稳血压[N];保健时报;2010年

5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孙琳;在家测血压 条条框框多[N];健康报;2013年

6 韩咏霞;天冷血压易增高[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为何血压不高也要定期测血压[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魏开敏;冬季宜上午测血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玉光;天凉血压攀高 自我监测很重要[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胡乾风;长期血压高要做血压监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涵;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对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压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白小伟;晨峰血压危险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晨跃;术前高血压及血压控制与否对中短期心血管预后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4 郭旭;个性化可穿戴式血氧与血压无创监测系统[D];东北大学;2013年

5 李永祥;肌酸激酶与血压关系及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唐佳佳;老年人群中晨峰血压研究现状及管理策略[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蒋巍巍;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方法及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刘悦;基于移动健康平台下的血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魏叶红;循经拍打联合中药穴位外敷对晨峰血压的干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李晓非;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健康监测子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嵌入式心血管监护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52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e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