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声表面波器件制备的激光直写光刻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19:00

  本文关键词:用于声表面波器件制备的激光直写光刻工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是一种沿着压电材料表面产生和传播的弹性波,在电子信息传播、血细胞分离、化学试剂驱动等领域的应用都非常广泛。SAW在片上实验室(lab-on-a-chip)的应用,尤其是在生物医学方面应用SAW驱动液滴的研究已然成为未来主流趋势。铌酸锂晶体(LiNbO3,LN)良好的机电耦合系数和温度系数使它成为制作SAW器件的理想基底材料。叉指换能器(Interdigital Transducer,简称IDT)是SAW器件的核心部件,在LN晶体表面制作IDT能够有效地激励声表面波,声表面波沿着LN表面进行传播,遇到液体后会产生漏声表面波,对液体产生作用力。本论文中详细论述了以YZ-LiNbO3为基底材料,利用激光直写光刻工艺制作声表面波驱动器的研究。实验方案是:在Li NbO3表面制作单层正性光刻胶,通过激光直写光刻工艺在正光刻胶上光刻出IDT形状的凹槽,然后在具有IDT凹槽图形的光刻胶表面镀金属膜,通过剥离正光刻胶得到叉指换能器,最后实现IDT的电路匹配连接。首先,设计开发了全自动激光直写光刻实验平台,平台由激光光路和计算机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405nm激光光束通过快门、直径1mm的光阑和显微镜照射到步进电机原点,实现了激光的精准传播;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设计步进电机的运动模式、路径和快门的运行状态,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全自动控制IDT图形光刻。通过实验探索和优化,得到光刻线条宽度5μm—70μm的IDT图形的最佳参数:双面抛光YZ-LiNbO3、光刻胶旋涂速度1600—3000r/min、干燥温度75℃、干燥时间25min、光刻速度400—800p/s、光强5—40μW、离焦10°—120°、不同光强对应的显影时间等。其次是电极制作部分,通过真空蒸镀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和离子溅射技术在光刻胶-LiNb O3表面镀金、铝等金属薄膜制作IDT电极。实验首次提出倒置光刻胶-LiNb O3方法进行激光直写光刻,创新地探索出单层光刻胶截面上窄下宽的梯形凹槽结构,这种凹槽结构对剥离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超声辅助剥离后得到IDT。通过研究真空离子溅射和真空磁控溅射工艺的真空度、溅射时间和溅射温度等参数,制作出良好的IDT。实验最后进行了声表面波驱动器与外电路的阻抗匹配连接,利用激光直写光刻工艺实现了声表面波器件的制作。
【关键词】:声表面波 叉指换能器 激光直写光刻工艺 梯形凹槽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65;TN305.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引言10-11
  • 1.2 声表面波微驱动器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1-13
  • 1.2.1 声表面波器件的历史11
  • 1.2.2 国内外声表面波微驱动器的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6
  • 第二章 声表面波驱动器的理论基础16-24
  • 2.1 引言16
  • 2.2 声表面波简介16-17
  • 2.3 声表面波与压电材料17-23
  • 2.3.1 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18-20
  • 2.3.2 压电材料的选择20-21
  • 2.3.3 铌酸锂晶体的压电性质21-23
  • 2.4 本章总结23-24
  • 第三章 激光直写光刻工艺研究及实验平台设计开发24-40
  • 3.1 引言24
  • 3.2 激光直写光刻工艺方案研究24-34
  • 3.2.1 叉指换能器的参数设计25-26
  • 3.2.2 激光直写光刻工艺方案研究26-34
  • 3.3 激光直写程控光刻平台设计与开发34-38
  • 3.4 本章总结38-40
  • 第四章 激光和步进电机对光刻参数的影响40-56
  • 4.1 引言40
  • 4.2 光刻参数探索40-54
  • 4.2.1 程控光刻路线设计40-42
  • 4.2.2 激光功率与光刻线宽的关系42-46
  • 4.2.3 晶片离焦与光刻线宽的关系46-51
  • 4.2.4 光刻胶倒梯形边缘形成51-54
  • 4.3 本章总结54-56
  • 第五章 叉指电极制作工艺56-66
  • 5.1 引言56-57
  • 5.2 真空蒸镀工艺制作IDT57
  • 5.3 真空磁控溅射工艺制作IDT57-60
  • 5.4 真空离子溅射工艺制作IDT60-63
  • 5.5 叉指换能器电路连接63-64
  • 5.6 本章总结64-66
  • 第六章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72-84
  •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84-86
  • 致谢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自动光刻工艺[J];半导体设备;1977年01期

2 ;通过模拟了解光刻工艺问题[J];微电子学;1995年01期

3 周智刚;;Shipley i7350xp光刻胶用于0.5μm孔光刻工艺的研究[J];电子与封装;2002年05期

4 董小春,杜春雷,陈波,潘丽;微透镜列阵光刻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12期

5 汪继芳;;厚胶光刻工艺技术[J];集成电路通讯;2004年04期

6 邓涛,李平,邓光华;光刻工艺中缺陷来源的分析[J];半导体光电;2005年03期

7 汪继芳;;光刻工艺稳定性研究[J];集成电路通讯;2005年01期

8 Alexander E.Braun;;光刻工艺面临量测挑战[J];集成电路应用;2008年06期

9 简祺霞;王军;袁凯;蒋亚东;;光刻工艺中关键流程参数分析[J];微处理机;2011年06期

10 贺琪;张世权;刘国柱;;台阶处光刻工艺的优化与研究[J];电子与封装;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现代光刻工艺中的分辨率增强技术(英文)[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兹君;;薄膜光刻工艺参数的优化[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智怀;龚勇清;李平贵;;微光学元件光刻工艺对焦方法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曲炳郡;夏善红;李路明;王立鼎;;TiNi形状记忆薄膜的光刻新工艺[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奎;深紫外线曝光光罩结晶状缺陷的生长机理和预防[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李敏;用于声表面波器件制备的激光直写光刻工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马进;基于知识的集成电路光刻工艺设计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金晓刚;光刻工艺中的焦距异常发生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D];复旦大学;2009年

5 唐夏;0.13μm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平台优化和光刻分辨率增强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马亮;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四次光刻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林盛浩;半导体匀胶系统的研究与优化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凌意明;0.15微米工艺光刻图形缺陷攻关项目管理[D];复旦大学;2010年

9 白兰萍;0.35微米BiCMOS光刻工艺参数的优化[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军;光刻工艺中聚酰亚胺层光阻减量和线宽均匀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用于声表面波器件制备的激光直写光刻工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54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2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