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1:29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步入新世纪以来,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新媒体”促使人类社会在信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传播上的时代性飞跃。虽然只经历了短短不足20年的发展,但是已经深刻而全面地影响到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对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创新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这些都成为所有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应该研究思考并不断实践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同在,继承与发展同在,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问题将会是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4个部分对在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点、机遇挑战以及对策等内容进行逐层分析。第一部分对新媒体、新媒体语境进行必要的概念界定,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进行概述,同时对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点分别从其平等性、高效性、无序性、超文本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第三部分对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机遇主要从新的研究方法、新的传播阵地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挑战主要从相关法律的缺失、多元文化与思潮冲击、传播体系不完善等三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对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对策进行了研讨,主要从建立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传播队伍、了解群众需求、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A8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0.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0
  • 0.1.1 选题背景9-10
  • 0.1.2 选题意义10
  • 0.2 研究现状10-13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第一章 新媒体语境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3-22
  • 1.1 新媒体与新媒体语境13-15
  • 1.1.1 新媒体13-14
  • 1.1.2 新媒体语境的概念阐述14-15
  •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概述15-19
  • 1.2.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5-16
  • 1.2.2 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16-17
  • 1.2.3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7-18
  • 1.2.4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18-19
  • 1.3 现阶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19-22
  • 1.3.1 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19-20
  • 1.3.2“时代精神”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
  • 1.3.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20-22
  • 第二章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点22-27
  • 2.1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平等性22-23
  • 2.2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高效性23-24
  • 2.3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无序性24-25
  • 2.4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超文本性25-27
  • 第三章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27-36
  • 3.1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机遇27-31
  • 3.1.1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带来新理念与新方法27-29
  • 3.1.2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阵地29-31
  • 3.2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新挑战31-36
  • 3.2.1 相关法律的缺失使“无序性”的不利影响扩大31-32
  • 3.2.2 依据新媒体语境的传播体系有待建立完善32-33
  • 3.2.3 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3-36
  • 第四章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对策36-47
  • 4.1 建立并完善的新媒体法律规范体系与管控体系36-38
  • 4.2 建设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队伍38-39
  • 4.3 坚持群众路线尊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39-41
  • 4.4 建立畅通、精准、快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41-47
  • 4.4.1 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2-43
  • 4.4.2 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43-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玫;罗马法传播研究会[J];比较法研究;1990年02期

2 李红艳;;认识与深化乡村传播研究[J];北京观察;2006年07期

3 吕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6期

4 张文波;;突发性事件中微博传播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史丽琴;张琴芬;;微博时代政府形象的科学传播研究[J];新闻知识;2012年07期

6 李梁;;基于编码设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传播研究[J];学理论;2010年01期

7 李娜;;2009-2012年危机传播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年09期

8 本刊编辑部;;“马克思主义之中国传播研究”论坛隆重召开[J];北京教育(高教);2013年01期

9 龙静云;薛惠;;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31期

10 刘大勇;;我军国际形象传播研究综述[J];军事记者;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委会[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2 祝建华;;传播研究国际化的国际经验:个人学术训练与机构奖惩体制的影响[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3 张明新;佘建兰;;世纪之交的传播研究现状与趋势——以对1994-200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佳璧;;体育赛事推广中的电视营销传播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王静;;后奥运时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陈韬文;;理论化是华人社会传播研究的出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处理[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7 张咏华;;试析2005年中国的国际传播研究——以若干新闻传播学刊物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静;;社区传播:空间与人的网络重构(摘要)[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9 贾静;李汀;徐延;;我国新媒体体育传播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10 卞清;;修正“成见” 建构“象征”——文化社会学视野下危机传播研究的想象和可能性[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杜孟战略传播研究项目正式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张翼;整合各方资源 推动西藏对外传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韩鸿;发展传播研究需要“中国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4 实习记者 张君荣;国际传播研究亟须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理论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恳;开展和加强中医国际传播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华子;传播研究法[N];中华新闻报;2001年

7 汪大勇;北语成立首善之区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中心[N];光明日报;2007年

8 记者 仇逸;新媒介普及上海领先[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吴予敏;传播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胡翼青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超越功能主义: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2 李萌;美国发展传播研究的历史考察:发展传播现代化范式的生成、危机与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曹书乐;论英国传播研究——一种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的考察[D];清华大学;2009年

4 张婷;科学传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世华;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庆香;微公益传播研究—主体.模式.影响[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俊阳;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关系传播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吴君;抵抗与表演:“吐槽文化”的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丽红;《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4 吴越;权力的转移:20世纪20年代美国传播研究的兴起[D];南京大学;2013年

5 梁爽;“沈阳招聘”微信公众号运营与传播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李宏松;数字漫画的创作及传播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7 陈兴康;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秦胜南;建筑实物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綦天哲;国外区域品牌传播研究的现状与趋势[D];兰州大学;2013年

10 甘新素;政府微博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60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