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学习评价活动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04:58
  批判性思维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21世纪创新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能促使个体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造思维能力。面对信息的迅猛发展,基于批判性思维高阶能力有助于人们更加灵活、高效的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评价活动是学习者学习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知识构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思考,积极发表观点和评论,促使学生发展高阶认知技能。混合学习是信息时代高校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趋势,如何在混合学习环境下设计同伴互评活动能促进个体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评价活动和批判性思维发展两方面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根据有效评价的要素,包括评价活动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任务、评价规则、评价方法及评价资源和工具六个方面,根据此要素构建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评价活动设计框架,依据框架设计的可执行的评价活动方案并实施验证其效果。本研究选取某高校数字媒体出版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专业课程“传播学”开展两轮实证研究,改进完善评价活动框架来验证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变化。对本研究所产生的数据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问卷调查法,使用中...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学习评价活动设计研究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学习评价活动框架设计

流程图,流程,学生,学习者


3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评价活动设计29图3.2评价流程设计3.2.4评价任务设计评价任务是根据评价活动目标来设计的,评价任务的设计是让学习者完成相应任务序列达到预设目的,是评价活动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一系列操作,是描述学习者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做到怎样的结果。在进行学习评价活动之前,就先要设计好评价任务,是整个评价活动的关键内容。在设计评价任务过程中,应有目标性,为实现目标而进行明确、有目的的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有教师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设计的任务要可操作性强,要程序化,遵循学生的认知风格,要在学生力所能及范围内,不宜设计复杂的任务,使学生缺少成就感;也不易太简单,让学生觉得浪费时间,最大限度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为学习者之间提供交流的机会,使评价任务更有趣味和可操作性。本研究设计的促进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活动,是以前期设计的活动目标为导向,

问题,学习者,人际传播


4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评价活动实施35程中改善学习者思维的变化,让学习者深入理解知识的含义和组织。因此,用网络学习平台中互动评价模块的设置阶段功能发布问题,在其作业设置中添加本章节所设计的评价问题,说明完成问题所遵循的要求,助教在QQ群发布消息并让每一位学习者在有效期内完成问题,并将观点提交至网络学习平台。本章的评价内容,也就是评价问题设计如下,如图4.1所示。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两个个体系统之间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现象,谈谈社会关系与人际传播的关系。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在人际传播中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表达?要求:作业内容字数在300字以上;根据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内容有理有据;必须为原创,切忌抄袭复制;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图4.1评价问题设计4.2.1.3评价方法设计在教师在发布评价内容之后,先将学习者分组进行讨论,分组情况按照前一次的作业质量,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异质分组,争取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种类型的学生,组内开始对话题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学习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提交做电子版作业,在学习者提交作业之后,开始个人的评价活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场所有课内、课外两个环境,互动也有所差异,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习者共同进行面对面交流,在课堂中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其中让一名学习者提出问题,另一名学习者进行回答,其它同伴做出评价,并作以补充,通过这样的课堂交流评价方式,促进学习者之间情感交流,加深理解,学习者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和QQ群对话工具作为辅助,提出自己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贡献度评价[J]. 张红英,陈明选,马志强,闫雪静.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02)
[2]基于同伴互评的新型学习评价方式探究[J]. 吴莎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18)
[3]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在线活动设计研究及可视化分析[J]. 冷静,郭日发,侯嫣茹,顾小清.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0)
[4]高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活动设计原则研究[J]. 张艳,徐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5]基于在线同伴互评的数字故事教学应用[J]. 汪晓凤,王琦,李智妍.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2)
[6]融入同伴互评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实证研究[J]. 柏宏权,苏玉凤,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2)
[7]浅谈“劣构问题”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J]. 李双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19)
[8]学习共同体理论视阈下英语写作同伴互评有效性探究[J]. 邵红万.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7(05)
[9]大学日语写作教学中同伴评价运用研究[J]. 余静颖.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2)
[10]基于概念图的协作评价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J]. 陈明选,龙琴琴,马志强.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1)

博士论文
[1]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 黄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2]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 罗清旭.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同伴评估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D]. 袁源.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文献阅读与评价中的批判性思维调查分析[D]. 张丽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促进概念理解的小组协作评价活动设计研究[D]. 龙琴琴.江南大学 2017
[4]课堂同伴互评模型与应用研究[D]. 张秀峰.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学习中的角色设计研究[D]. 袁梦霞.西北师范大学 2017
[6]同伴互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 崔维维.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7]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D]. 王国华.西北师范大学 2015
[8]同伴互评在英语专科生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 王富春.山西财经大学 2012
[9]运用电子学档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D]. 罗敏.重庆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94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594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2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