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狂欢:青年群体在Vlog中的自我呈现

发布时间:2024-05-12 15:06
  2017年,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介形式席卷网络,经过两年的发展,近来,年轻人的短视频社交开始掀起新热潮——拍Vlog。Vlog是Video Blog的缩写,即视频博客、视频日记,Vlog博主用个人创作的视频记录日常生活。当短视频质量下滑时,强调真实记录和人格化属性的Vlog越来越成为表达欲爆棚的年轻人所接受的记录生活的新方式。较之过往的网络日志形式,Vlog在叙述方式、内容特征、传播特征上发生新的变化。作为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时代的原住民的青年群体是拍摄Vlog的主力军,他们思想开拓,极具互联网思维及批判意识,但仍处于未定型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其行为和思想容易受外部舆论的影响。因此,较之其他年龄阶层,青年群体在具有记录性质的Vlog中的呈现行为更具特色。Vlog这一新的网络日志形式为青年群体创设了怎样的平台?是何种因素促使青年群体选择Vlog完成自我展示,又具备怎样的特点?这种新型展现方式的出现,会对青年群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上述思考,笔者以青年Vlogger为对象展开本论题的研究,以虚拟民族志(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深入青年群体,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关于群体“自我呈现”的研究
        2.关于Vlog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1.深度访谈法
        2.文本分析法
    (五)研究创新点
    (六)研究意义
一、网络日志呈现的方式的演变
    (一)文字日志Blog
    (二)图片日志Plog
    (三)视频日志Vlog
二、Vlog中青年群体自我呈现的主要动因
    (一)初始刺激:同侪影响
    (二)自我需求:自我满足
    (三)人际需求:他人认同
        1.归属需要
        2.支配需要
        3.情感需要
    (四)经济需求:改善物质
三、Vlog中青年群体自我呈现的特征
    (一)呈现的平台
        1.B站:青年群体的亚文化社区
        2.微博:青年群体的追星阵地
        3.抖音:青年群体的“技术流”
    (二)呈现的方式
        1.后台行为前台化,展现人格化
        2.人物属性多元化,制造仪式感
        3.个人体验再现化,体现真实性
    (三)呈现的效果
        1.技术带来的审美区隔
        2.交互带来的陪伴感
四、Vlog中青年群体自我呈现的反思
    (一)青年观众行为的“失调”——狂欢的观众
        1.沉溺图像文化的“容器人”
        2.对他人生活的围观秀
        3.流于形式的群体参与
    (二)青年演员“后台”的真实——孤独的自我
        1.有限的价值,稀缺的红人
        2.过度的记录,前后台界限模糊
        3.表演的真实,“景观化”的呈现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调查问卷设计
    附件二 访谈提纲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71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971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