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能量非线性采集器的解析、数值和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振动能量非线性采集器的解析、数值和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量采集 内共振 双跳跃 软特性 硬特性 主共振 多尺度 解耦 随机平均
【摘要】: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各国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和开发新能源来解决能源短缺和使用传统能源时存在的问题。振动能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能源,振动型能量采集器是一种能将环境中的废弃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由于振动型能量采集器具有结构简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研究非线性振动型能量采集器的解析、数值和实验。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振动型能量采集器,研究了其在内共振下的电压和功率响应,并考察了六种不同的采集器在随机激励下的统计特性。基于哈密顿原理,建立各采集器模型的机电耦合控制方程,应用多尺度近似解析方法分析了各系统的电压、电流或功率的稳态响应。发展了随机平均法,并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振动能量采集器,使得解析结果和Monte Carlo数值仿真相互验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设计了一个基于snap-through装置的双稳态压电能量采集器。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得到系统的机电耦合控制方程。利用矩函数微分方程法,研究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响应统计特性,得出系统输出功率的近似表达式,讨论了系统参数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两自由度磁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得到系统的机电耦合控制方程。利用多尺度方法,推导出系统在1:2内共振和一阶主共振下的幅频响应关系,发现输出电流和功率响应具有双跳跃的现象,且比相应的线性系统具有更宽的采集频带。最后,在谐和及四种随机激励下,讨论了系统参数对电流和功率的影响。构建一个磁力作用下的L型压电梁采集器。基于能量法、压电守恒关系和高斯定律,建立了系统的机电耦合控制方程。利用磁偶极子模型,得出磁力的近似表达式。通过多尺度方法,推导了平方和立方非线性系统在1:2内共振及一阶主共振下的幅频响应关系,得到了电压响应具有双跳跃的现象,讨论了系统参数对输出电压的影响。通过比较线性、非内共振及内共振下的收集性能,得出内共振能量采集器比其他设计方案优越的特性,并实验验证了近似解析结果的正确性。给出一个屈曲梁耦合线性振子压电能量采集器。基于哈密尔顿原理和高斯定率,推导了系统的机电耦合控制方程。利用多尺度方法,发现系统存在一个电阻使得输出功率最优,得到最优电阻下系统在1:2内共振及一阶主共振下的幅频响应关系。同时发现在最优电阻下,电压和功率响应具有双跳跃现象。讨论了系统参数对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影响,通过比较内共振和相应线性能量采集器的收集性能,发现内共振比相应线性采集器的性能优越。针对振动型能量采集器的机电耦合控制方程,发展了随机平均法。应用标准随机平均法,研究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器稳态响应的统计特性。在压电、磁电和参数随机激励下,得出三种不同能量采集系统平均后的FPK方程,给出系统输出功率的近似表达式,并讨论系统参数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应用广义谐和函数,对机电耦合控制方程进行解耦,得到等效的非线性控制方程。通过随机平均,得出系统输出电压和功率的近似表达式。应用于三种不同的非线性压电能量采集系统,讨论了系统参数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证明随机激励下平方非线性系数可以增加采集的功率。本文主要创新性工作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设计了压电snap-through能量采集器、两自由度磁电snap-through能量采集器、磁力作用下L梁压电能量采集器和屈曲梁振子压电能量采集器。2.针对振动能量采集器,发现系统在1:2内共振下存在软、硬弹簧双跳跃现象,使内共振能量采集器有更宽的频带特征。3.基于谐和变换和随机平均法,提出了一种对能量采集系统进行解耦的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9;TP27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刚;刘景全;马华安;柳和生;;微型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0年04期
2 李伟;车录锋;王跃林;;横向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设计与制作[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3期
3 陈宏;袁浩东;张帅伟;侯亚丁;赵营豪;;基于振动能量的设备状态评价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年02期
4 王佩红;戴旭涵;方东明;赵小林;;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设计和电磁特性仿真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侯志伟;陈仁文;刘祥建;;多方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及其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12年16期
6 赵志刚;丁旭升;刘福贵;杨茁萌;;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8期
7 刘成龙;孟爱华;陈文艺;李厚福;宋红晓;;振动能量收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3年12期
8 伍先俊;朱石坚;;振动能量流的计算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9 代显智;;实现低功耗设备自供电的振动能量采集技术[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0 展永政;王光庆;;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性能分析与功率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文明;;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陈忱;李天匀;朱翔;陈浩森;;载流压力管路振动能量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曾国华;孔建益;李公法;杨金堂;蒋国璋;熊禾根;;充液管道系统振动能量流研究[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4 李公法;孔建益;幸福堂;王兴东;刘怀广;刘源l,
本文编号:1306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0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