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井间分层流动关系自动识别的计算几何学方法
本文选题:计算几何 切入点:可视图 出处:《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油藏井间流动关系识别研究。中国大部分油田处于注水开发阶段,准确、定量地识别油藏井间分层油水流动关系是油田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对于搞清油田生产后期地下流体的分布与流动特征、分析剩余油潜力及分布、调整油水井的生产层位、改造井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注水开发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油藏静态地质资料和大量单井生产监测动态数据,基于计算几何学,在建立流动关系几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井间可视图的构建、井间最短阻力路径的查找、砂体和泥岩多重区域的布尔运算等算法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工艺流程和算法,实现了注采井间分层流动关系的自动识别及量化分析。一是建立了油藏注采井间分层流动关系识别算法。构建石油领域对象与计算几何元素的对应关系,基于油藏数据,应用计算几何学中的几何基元中的布尔运算,几何查找中的点定位、可视化、区域查找,几何优化中的线性规划等技术,以及流体渗流力学方法,解决注采井是否在同一砂体、注采井间最小阻力路径等问题,提出了油藏井间分层流动关系的判断依据,形成了识别井间分层流动关系的算法流程。计算结果与149个示踪剂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符合率达到90%以上。二是建立了注采井间流动关系量化算法。在注采井间分层流动关系基础上,结合水电相似原理,计算注水井注水量分层、分方向的水流量大小,从而得到每条注采流动关系的水流量大小。通过与103个吸水剖面数据进行对比,误差≤10%的符合率达到85%以上,对比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注采井间分层流动关系识别算法的准确性。三是应用上述算法进一步建立了油藏边水分层水侵量劈分算法和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算法,有效实现了油藏天然能量纵向补给状况和水驱波及区域平面分布规律的量化描述与评价。应用虚拟注水井模拟油藏边水的水侵过程,计算虚拟注水井与采油井间分层流动关系,实现了油藏边水分层水侵量劈分,可以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具有天然水域油藏的开发效果;应用计算几何布尔运算,计算水驱波及区域,得到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第一次真正应用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非简化公式计算该指标数据,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应用该算法编写的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14个油田和海外三个油田50余个油藏区块的开发调整方案,解决了其它算法或人工分析中应用范围窄、仅能做简单机理研究、分析效率低、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有效指导了二次开发、深部调驱和老油田开发方案调整等油田生产工作。本文提出的算法还可支撑在劈分采油井产油产液量、查找油藏射孔潜力位置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应用范围与前景广阔。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31;TP30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宗平;李正文;李来林;何玉前;;含泥质砂岩油藏水驱后的速度变化特征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年02期
2 童宪章;;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的统计规律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8年06期
3 蒙凯;白旭;王小梅;张鹏;;吴420区长6油藏水驱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4年05期
4 许志雄;杨健;刘可;杜四辈;马云成;吴国文;;姬塬油田北部长9油藏水驱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4年04期
5 王海文;史冬梅;李萍;;提高盘古梁区长6油藏水驱动用程度技术研究及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6期
6 李克果;张鹏翼;吴美娥;;充分利用边水能量高速高效开发神泉油田第三系下油藏[J];吐哈油气;2000年03期
7 唐世荣;;老君庙油田L油藏排液采油效果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年02期
8 张顺康;刘炳官;钟思瑛;姜汉桥;;多层油藏水驱开发理论模型[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6期
9 郝生亮;吴雪英;张战雨;梁亚文;何燕;白敏;;胡尖山长2油藏稳产技术对策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10期
10 宋社民,黄震;阿北安山岩油藏裂缝注水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继文;梁益财;毛建文;肖博文;贺彤彤;王文刚;;耿271长8油藏稳产技术研究及效果[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刘可;苏小明;马云成;杨健;纪耸峰;范鹏;许志雄;吴国文;蔡涛;刘春林;;池141长9油藏开发技术方案适应性评价[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尤启东;陈月明;张浩毅;;王场油田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保龙;朱亚娣;马国梁;刘强玖;;元48长4+5油藏裂缝贯通方向研究及下步治理意见[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威武;李瑞;何玉文;罗军;赵昆;赵培阳;;靖安油田五里湾长6油藏含水上升期开发技术调整研究[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汤仁文;熊志明;别勇杰;王文刚;姚莉莉;孙丽慧;胡方芳;梁益财;;吴410区长6油藏注采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胥中义;乔良;王继文;王凯;杨青艳;;刘峁塬长8油藏精细注采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刘敏昭;郑锡;秦智;李军健;高彦博;王鹏;张志鹏;乞照;;姬塬油田罗1区长8油藏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及效果评价[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张钊;刘永涛;熊志明;毛建文;张维;史立川;;吴旗油田吴410区长6_1油藏剖面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沈焕文;刘媛社;马国梁;王碧涛;赵辉;;低渗透三叠系长_6油藏见水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通讯员 武尚品 王胜华;精细开发管理让老油田“重焕光彩”[N];陇东报;2011年
2 记者 张新民 特约记者 云枫;组合技术“压开”致密油藏[N];中国石油报;2013年
3 杨文礼 通讯员 范玺权;昔日洋人“枪毙”区块 如今成为上产主力[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赵春花;让科研为生产“助跑”[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杨君;二次开发保老油田持续稳产[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庆岩;长庆特超低n蛲赣筒夭煌途呕际跹芯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2 伦增珉;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多相渗流基础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张吉群;油藏井间分层流动关系自动识别的计算几何学方法[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闫霞;基于梯度逼真算法的油藏生产优化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周方奇;低渗透油藏嵌入离散裂缝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刘华林;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卓辉;虎狼峁区长6注采调控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秦凤彪;广利莱36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方案[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呈呈;沈161块低渗透油藏水驱后高压注空气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刘二朋;情字井地区黑46区块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梁高红;盘古梁长6油藏堵水调剖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郇宇;学26长4+5、盐26长2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高雪梅;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水窜机理及改善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杨赤宸;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纵向水驱优化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姚征;油藏流场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提高采收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张远弟;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9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61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