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清热化痰散结方基于抑制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部位免疫应答促进炎症消散的临床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14:06
  背景: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乳腺炎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点,现代医学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广大患者来说,该病病程长、难以治愈、且极易反复发作及多个窦道形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手术又多会导致乳房严重变形、甚至乳房全切的地步,严重影响了美观,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故非哺乳期乳腺炎成为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疾病,而中医药治疗该病临床报道较多,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是尚缺乏在作用机制方面的探索。在临床实践中,我院长期运用清热化痰散结方治疗本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故我们在分析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清热化痰散结方改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并探索清热化痰散结方的可能作用机制。本研究拟进一步对不同时期非哺乳乳腺炎腺体组织CD4+、CD8+、CD4+/CD8+及IgG、IgM的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治疗后腺体组织免疫指标、NF-kBp65表达强度及VEGF含量的影响进行观察,以此评价清热化痰散结方调控非哺乳期乳腺炎免疫反应进而控制病变进展、...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基基础
    1 古代、近现代文献病名记载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3.3 针灸治疗
    4 西医治疗
        4.1 激素治疗
        4.2 抗生素治疗
        4.3 抗分支杆菌药物
        4.4 内分泌治疗
        4.5 手术治疗
    5 现代医学研究
        5.1 细胞免疫
        5.2 体液免疫
        5.3 细胞趋化因子
        5.4 NF-KBp65
        5.5 血管新生
    6 病理学诊断
        6.1 肉芽肿性乳腺炎
        6.2 浆细胞性乳腺炎
        6.3 导管扩张伴周围炎
        6.4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理分期
    7 影像学诊断
        7.1 超声诊断
        7.2 钼靶检查
        7.3 乳腺磁共振
    8 清热化痰散结方理论依据及方药分析
        8.1 理论依据
        8.2 治法方药
        8.3 方药组成
        8.4 中药药理及功效研究
        8.5 方义分析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一般临床资料
        2.1 患者筛选路线图
        2.2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特征
        2.3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
        2.4 两组治疗前一般实验室检查资料
    3 实验室检测资料
        3.1 标本收集
        3.2 主要设备、仪器
        3.3 主要试剂
        3.4 样本准备
        3.5 试剂准备
        3.6 实验检测步骤
        3.7 实验结果判断标准
    4 病理免疫组化检测
        4.1 组织标本的处理
        4.2 HE染色
        4.3 免疫组化法检测具体步骤过程
    5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1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一般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1 非哺乳期期乳腺炎与BMI的相关性
        1.2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理类型与BMI关系
        1.3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分布与BMI关系
        1.4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头凹陷的相关性
        1.5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流产次数的相关性
        1.6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泌乳素的相关性
        1.7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机体免疫状态的相关性
        1.8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白细胞计数、CRP的相关性
        1.9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
    2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
        2.1 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红肿评分、肿块直径评分、窦道潜行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总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后期采取手术治疗的比例比较
    3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织局部免疫状态及VEGF含量变化
        3.1 治疗前非哺乳期乳腺炎组织中IgG、IgM、VEGF含量分布情况
        3.2 两组治疗前后组织中IgM、IgG含量变化及治疗后组织中VEGF含量比较
    4 两组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后组织免疫组化变化
        4.1 两组治疗前后组织CD4~+及CD8~+免疫组化评分变化
        4.2 正常乳腺组织、非哺乳期乳腺组织治疗前前后CD4~+免疫组化表现
        4.3 正常乳腺组织、非哺乳期乳腺组织治疗前前后CD8~+免疫组化表现
        4.4 治疗前后NF-kBp65免疫组化变化
    5 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危险因素、机体免疫异常与非哺乳期乳腺炎
    2、清热化痰散结方来源、临床应用及组方立论依据
    3、清热化痰散结方方解及中药现代研究
    4、临床疗效
    5、非哺乳期乳腺炎与免疫
    6、非哺乳期乳腺炎体液免疫
    7、非哺乳期乳腺炎T淋巴细胞免疫
    8、非哺乳期乳腺炎与VEGF研究
    9、非哺乳期乳腺炎与NF-kBp65研究
    10、结论
    11、创新性、特色及意义
    12、本研究前景展望及后续研究
    13、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临床疼痛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2: 临床红肿评分、肿块评分及窦道潜行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创旋切联合中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J]. 王刚,高岭,刘伟,马骐骥,柏玉卓,刘学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5)
[2]阿莫西林辅助强的松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水平的影响[J]. 马贞秀,张宝亮,赵成鹏,赵津津.  河北医药. 2019(19)
[3]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治疗体会[J]. 汤志英,王晓红.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4)
[4]补肾活血汤干预骨质疏松症并骨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细胞NF-KBp65蛋白的表达[J]. 张波,张开伟,马文娟,沈冯君,陈海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7)
[5]炎症免疫调节作为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深静脉血栓新策略的探讨[J]. 金星漂,王钰乐,贺爽,张砚,朱彦.  中草药. 2019(11)
[6]消肿散结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疗效分析[J]. 赵丽萍.  四川中医. 2019(05)
[7]疏肝益气散结方辅助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 聂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1)
[8]宋爱莉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拾要[J]. 朱晴,刘晓菲,王楠,张洋,宋爱莉.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3)
[9]浅析楼丽华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J]. 赵虹,杨孟妮,沃立科,楼丽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10]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于伟杰,刘明明.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03)

博士论文
[1]吸烟对树突状细胞在哮喘免疫平衡中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李毅.山西医科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化痰解毒活血法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血清IL-10、IL-17、MIF的影响[D]. 卢中原.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
[2]温针灸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福盈.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26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726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