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微博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本文关键词:顺应论视角下微博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摘要】:语码转换是一种交际策略,是说话者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受到了各个领域学者们的关注,他们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运用维尔索伦的顺应论以及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微博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普遍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来探讨微博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问题。文章从微风云榜的微博影响力排名前100的微博中收集语料。通过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概括出微博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类型、形式及特征等方面的特点,目的在于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动因及其所体现的语用功能,证实顺应模式在对微博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解释方面具备有效性,并能够对这一语言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本论文同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情况如下:在揭示中英语码转换在微博中出现的各种形式和出现的频率时,本文作者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而在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和验证语码转换顺应模式的有效性方面,本文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汉英语码转换是微博博主们为了实现他们特定的交际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语言选择和交际策略。微博博主们在微博中使用汉英语码转换的原因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同时在交际的过程中,汉英语码转换起到了一些语用作用。这些作用包括表示填补概念空缺、语义空缺,回避社会禁忌、舒缓说话语气和保全面子、含蓄表达、表达强烈的感情等。整个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并发展了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同时也验证了语用学可以为语码转换现象提供一种包容语言、社会、认知等因素在内的研究路向。其现实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微博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13;H1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晓静;;基于会话分析的微博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J];语文学刊;2012年22期
2 张茜茜;;从传播学角度浅析微博语言的局限性[J];科技传播;2012年19期
3 朱志勇;;浅析新浪文化名人微博语言艺术特色[J];新闻传播;2012年06期
4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经纬 ,陈立平;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6 王瑾,黄国文,吕黛蓉;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J];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7 王瑾,黄国文;语码转换之结构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2期
8 冉永平;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9 赵一农;理性的有标记语码转换[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10 蒋金运;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玲;顺应论视角下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语码转换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玉红;顺应论视角下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杜金金;顺应论视角下广告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可;微博语言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向昭;微博言语交际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贺倩;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徐伟霞;公益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e,
本文编号:1304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