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对先秦巴地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8 12:14

  本文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对先秦巴地文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地理环境 先秦 巴地 文化 影响


【摘要】:人类文明之发生、发展是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人之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不断探索“天人合一”过程之结果。但在远古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的主观能动性有限之情况下,人的活动大大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每个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位置、地形地貌、地势高低、土壤、气候、河流、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主要指矿产)等对人类的形成、分布、迁移和文明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之作用。考古证明,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源并进的,而非黄河流域这一单一文明起源地。巴蜀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着独立始源、独特之文化面貌、在先秦有着自身之演进模式。先秦巴、蜀虽同属华阳之域,但由于内部不同之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本文拟采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古代巴人生活之主要地域即川东嘉陵江流域和三峡以及鄂西之诸如地形地貌、地理位置、资源、战略地位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先秦巴地广义概念上之文化之影响。通过考古发掘报告与简报成果同相关历史文献材料相结合,并考虑发掘遗址所处地理自然环境,我们可以看出该区域人类活动受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之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为:一、对该区文化分布特征而言,相对封闭及山河切割破碎的地理环境造成相对于周边文化的一种文化“滞后”性特征和文化的独特性和地方性特征;二、从遗址、遗迹、城市等人类活动聚居区来看,由于受山地地形和山高谷深地貌的影响,该区域人类多活动聚居于靠近河流的阶地、谷地及山间小坝子,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最佳适应性原则;三、从文化面貌来看,巴地绝非统一的经济生活形态,表现为在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如旱地农业与水稻农业、渔猎、商业等经济形态;四、由于毗邻之地缘关系等影响,在该区形成“巴中有蜀、蜀中有巴”的巴蜀文化圈和“半巴半楚”的巴楚文化圈,文化呈现出复杂性和交融性之特点;五、由于该区处于南与北、东与西交流的交汇之地之特殊位置,加上长江水道及南北支流纵深之交通,成为东西、南北文化交流之重要“走廊”和通道;六、巴地丰富的鱼、盐等资源及资源之分布不均特点等对巴人之经济生活、族群迁徙、聚落形成、文化交流等影响较大;最后,巴地由于所处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对该地域区域安全、周边关系、文化兴衰等产生较大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琴;郭风平;;《尚书·禹贡》荆梁二州的农业考古学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武仙竹;邹后曦;黄秒斌;;巫山蓝家寨遗址家畜的动物骨骼[J];人类学学报;2015年03期

3 谭勇;;在巫山巫溪寻找巫文化[J];中国三峡;2015年08期

4 赵炳清;;先秦时期巴蜀地区的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J];四川文物;2015年04期

5 张中宇;;“巴”字本源考——兼论甲骨文符号“■”与“巴”的关系[J];古汉语研究;2015年03期

6 刘子玉;刘辉;;浅谈古代巴国的灭亡[J];黑龙江史志;2015年13期

7 何易展;;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早期巴文化探赜[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8 李同宗;;古岃人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9 邓晓;何瑛;;远古三峡的盐与盐神信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10 杨华;;三峡考古文化的多角度呈现——写在《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前面的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大鸣;先秦时期盐业生产与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芸;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环境考古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岸;小田溪墓群青铜器装饰纹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2 高慎强;先秦食盐经济文化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刘慧;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渔业考古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炳清;巴、楚关系诸问题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果;试论早期巴文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4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4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4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