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讯息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讯息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传播学 汉语国际教育 讯息 编码模式 共通的意义空间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化教育行为,也是一种关于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行为。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运用传播学中讯息的相关理论,对汉语国际教育讯息的编码过程、共通的意义空间对汉语国际教育讯息传播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教育讯息传播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讯息的编码原则,指出了汉语国际教育讯息面向不同国家传播的优缺点及应对措施,并针对汉语国际教育讯息传播的特点提出了传播建议。文章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传播学中的讯息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讯息的含义、讯息的组成即符号和意义、讯息的传播特点等方面,运用"编码/译码模式"、"共通的意义空间"理论和讯息的传播特点等理论对讯息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分析。第三章介绍了 "编码/译码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以汉语国际教育讯息的编码过程为主,运用"双重编码理论"、"二次编码理论"等分析了对汉语和中华文化进行编码的优点,强调了编码对于促进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目的性、针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等编码原则。第四章从共通的意义空间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关系入手,分别对共通的意义空间对日韩国家汉语学习者的影响、共通的意义空间对欧美国家汉语学习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相较于日韩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欧美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时较为困难,因此从国际汉语教师的角度,提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和利用不同文化间的相似点进行教学等对策。第五章介绍了汉语国际教育讯息传播的特点,并针对传播特点提出了相关的传播建议。汉语国际教育讯息传播具有共享性、社会性、双向互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针对其共享性,我们应遵循和谐、对话、共享的文化理念,展示中华文化之美,让中华文化为全人类所共享;针对其社会性,我们应重视国家文化建设,通过发展孔子学院、吸引留学生来华留学等,促进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针对其双向互动性,我们应重视反馈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针对其系统性,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和整体性的眼光来审视汉语国际教育讯息传播这一过程。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并进一步倡导全体国人热爱祖国、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集全民之力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以栋;代冬青;吕勤智;;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海外孔子学院场所精神营造的理论分析与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7年02期
2 王迎春;周华;;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提升[J];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23期
3 张丽媛;;浅谈土耳其民俗文化[J];丝绸之路;2016年10期
4 张晓曼;谢叔咏;;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受众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5 张晓曼;;语言接触视域下汉语对韩国语影响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6 花亮;;传播学视阈下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7 唐建敏;鲁莉;;二语习得中的纠正性反馈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8 陆熙雯;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互动中纠正性反馈对习得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01期
9 叶琼;;从“汉文”学习到日本近代中国语教育的成立[J];对外汉语研究;2014年01期
10 陈长英;;从传播信息到创造讯息——创造需求的广告传播模式解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晓扬;;让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共享[N];潮州日报;2013年
2 王晓秋;;中华文化是怎样影响日本、韩国的[N];北京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倩;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刘倩;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华文化在中亚国家的传播(冷战结束以来)[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迪;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于思月;对外汉语教材“国别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尚安新;基于国别化汉语教学背景的朝鲜语汉字词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6 张佩珊;基于新HSKc词汇的汉日同形词对比分析及对日汉语教学对策[D];吉林大学;2014年
7 冀岚;从传播学视角看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何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
9 金莲正;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鹏;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13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1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