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语教学史及晚清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9 00:26
明末清初,随着航海大革命的完成,世界各国开始逐渐由闭塞不通的互不关联的格局向互通有无、联系紧密的格局过渡。以美英法荷等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由本国日益成熟的航海业之风帆相继走上对外兼并扩张和建立海外殖民地的道路。伴随着同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各国的传播范围愈发广泛。西方国家开始借助宗教和外交手段逐步将触手深入中国内陆地区。自此,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始印踏下各国传教士和来华外交官的足迹。至清末民初,中国历史的篇章就中西文化交流史角度而言已进入了一个全新且关键的时期;伴随着西人身影大量涌入中国,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史上西人汉语习得的第四次热潮已经出现。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宣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西方世界利用坚船利炮取代先前柔性的宗教和外交手段击破中国的大门。大批的外交官、留学生、商人涌入中国。以谋求各阶层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开始其汉语学习的进程。在这一时期来华人士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一些对中国汉学文化和语言学研究颇深的外交官和传教士编写了种类多样、侧重点和学习方法各异的汉语教材。虽然建国后针对对外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史以及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进行的各类研究已有数量可观的著述,但是纵观这些研究著述尚未发...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1.2.1 国内外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史及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关于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历史及所编著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综合性成果
1.2.3 国内外关于近代西方人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
1.5 拟解决问题和创新之处
第2章 古汉语汉字的对外传播及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
2.1 汉朝之前的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
2.1.1 上古时期汉语汉字的传播及汉语教学的历史研究
2.1.2 上古时期汉语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汉语教学史研究
2.2 汉朝时期:汉语外传和对外汉语教学雏形时期
2.2.1 传播的背景: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佛教的传入
2.2.2 汉朝时期对外汉语的“教师”:儒生与遣使
2.2.3 汉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习得者”:佛教僧侣
2.2.4 汉朝时期境外汉语教学与传播的研究
2.3 魏晋南北朝文化融合宗教杂糅时期汉语外传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3.1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播背景研究
2.3.2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场所及中介语的初显
2.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教师
2.4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内容及成就研究
2.5 隋唐时期:汉语外传和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与向境外拓展研究
2.5.1 传播的背景:贞观之治开启的盛世图景
2.5.2 汉语对外传播及对外汉语教学途径研究
2.5.3 隋唐时期对外汉语教育官方政策:官派留学制度
2.5.4 隋唐来华各国留学生研究
2.6 宋元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6.1 宋朝汉语外传的国家研究:越南与阿拉伯地区
2.6.2 宋朝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研究
2.6.3 宋朝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研究:“学塾”藩学
2.6.4 宋朝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研究:建立完整的文字传播体系
2.6.5 宋元时期中国境外对外汉语教学发端及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2.7 世界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特点研究
2.7.1 世界对外汉语教育史发展阶段的特点研究
2.7.2 对外汉语教材演变特点的研究
第3章 晚清时期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情况概述
3.1 对外汉语的开山之作:《西儒耳目资》(A Help to Western Scholars)
3.1.1 《西儒耳目资》创作背景研究
3.1.2 《西儒耳目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初探
3.1.3 《西儒耳目资》在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3.2 清朝对外汉语里程碑: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
3.2.1 《语言自迩集》及其历史意义
第4章 晚清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之《寻津录》与《燕京妇语》
4.1 研究对象选取:《寻津录》、《燕京妇语》共同点研究
4.1.1 对外汉语教材相同语料选取的研究
4.1.2 研究对象选取之教学要素体现的研究
4.2 研究对象选取:《寻津录》、《燕京妇语》独特异质性研究
4.2.1 《寻津录》、《燕京妇语》教材类型的异质性研究
4.2.2 《寻津录》、《燕京妇语》适合习得人群的异质性研究
4.2.3 《寻津录》、《燕京妇语》教学对象在国别上的异质性研究
4.3 晚清对外汉语教材《寻津录》与《燕京妇语》研究
4.4 《寻津录》研究
4.4.1 创作背景及编写目的研究
4.4.2 《寻津录》篇章结构研究
4.4.3 《寻津录》文化类教学要素研究
4.4.4 《寻津录》语言类教学要素研究
4.5 《燕京妇语等八种》研究
4.5.1 《燕京妇语》编写背景及编写方式介绍
4.5.2 《燕京妇语》文化类教学要素研究
4.5.3 《燕京妇语》语言学类教学要素研究
第5章 晚清时期对外汉语教材的启示及对当代教学的建议
5.1 晚清对外汉语教材的的意义及启示
5.2 对对外汉语教学及晚清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XC
本文编号:3176261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1.2.1 国内外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史及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关于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历史及所编著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综合性成果
1.2.3 国内外关于近代西方人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
1.5 拟解决问题和创新之处
第2章 古汉语汉字的对外传播及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
2.1 汉朝之前的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
2.1.1 上古时期汉语汉字的传播及汉语教学的历史研究
2.1.2 上古时期汉语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汉语教学史研究
2.2 汉朝时期:汉语外传和对外汉语教学雏形时期
2.2.1 传播的背景: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佛教的传入
2.2.2 汉朝时期对外汉语的“教师”:儒生与遣使
2.2.3 汉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习得者”:佛教僧侣
2.2.4 汉朝时期境外汉语教学与传播的研究
2.3 魏晋南北朝文化融合宗教杂糅时期汉语外传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3.1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播背景研究
2.3.2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场所及中介语的初显
2.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教师
2.4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内容及成就研究
2.5 隋唐时期:汉语外传和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与向境外拓展研究
2.5.1 传播的背景:贞观之治开启的盛世图景
2.5.2 汉语对外传播及对外汉语教学途径研究
2.5.3 隋唐时期对外汉语教育官方政策:官派留学制度
2.5.4 隋唐来华各国留学生研究
2.6 宋元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6.1 宋朝汉语外传的国家研究:越南与阿拉伯地区
2.6.2 宋朝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研究
2.6.3 宋朝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研究:“学塾”藩学
2.6.4 宋朝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研究:建立完整的文字传播体系
2.6.5 宋元时期中国境外对外汉语教学发端及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2.7 世界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特点研究
2.7.1 世界对外汉语教育史发展阶段的特点研究
2.7.2 对外汉语教材演变特点的研究
第3章 晚清时期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情况概述
3.1 对外汉语的开山之作:《西儒耳目资》(A Help to Western Scholars)
3.1.1 《西儒耳目资》创作背景研究
3.1.2 《西儒耳目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初探
3.1.3 《西儒耳目资》在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3.2 清朝对外汉语里程碑: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
3.2.1 《语言自迩集》及其历史意义
第4章 晚清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之《寻津录》与《燕京妇语》
4.1 研究对象选取:《寻津录》、《燕京妇语》共同点研究
4.1.1 对外汉语教材相同语料选取的研究
4.1.2 研究对象选取之教学要素体现的研究
4.2 研究对象选取:《寻津录》、《燕京妇语》独特异质性研究
4.2.1 《寻津录》、《燕京妇语》教材类型的异质性研究
4.2.2 《寻津录》、《燕京妇语》适合习得人群的异质性研究
4.2.3 《寻津录》、《燕京妇语》教学对象在国别上的异质性研究
4.3 晚清对外汉语教材《寻津录》与《燕京妇语》研究
4.4 《寻津录》研究
4.4.1 创作背景及编写目的研究
4.4.2 《寻津录》篇章结构研究
4.4.3 《寻津录》文化类教学要素研究
4.4.4 《寻津录》语言类教学要素研究
4.5 《燕京妇语等八种》研究
4.5.1 《燕京妇语》编写背景及编写方式介绍
4.5.2 《燕京妇语》文化类教学要素研究
4.5.3 《燕京妇语》语言学类教学要素研究
第5章 晚清时期对外汉语教材的启示及对当代教学的建议
5.1 晚清对外汉语教材的的意义及启示
5.2 对对外汉语教学及晚清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XC
本文编号:3176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7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