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亲属相容隐”制度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21:22
  “亲属相容隐”也可以称作“亲亲相隐”或者“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隐瞒罪行,从而免除其罪。“亲属相容隐”原本是伦理原则,汉代上升为法律制度,其后各代皆相沿袭,相隐的范围也随之逐渐扩大,并由权利逐渐演变为义务,这一制度的出发点是基于保护和尊重亲情。“亲属相容隐”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律疏议》作为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历代王朝中礼法融合的最成熟的阶段,在中国古代的立法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亲属相容隐”制度在当代社会的法治中,因其更加符合人类的情感与信任,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也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也具有着期待可能性的意义,利于亲属拒证权的完善。在完善“容隐权”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借鉴吸收国外的立法成果,还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唐朝的法律制度和更加详尽的了解中国传统法律“礼法结合”的特征,以便于对这一制度进行参考,对“容隐”制度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亲属相容隐”这一制度展开探讨和研究,全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亲属相容隐”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作了简要的概述、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研...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亲属相容隐”制度概述
    1.1 “亲属相容隐”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1.2 “亲属相容隐”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唐律对于“亲属相容隐”制度的规定
    2.1 《唐律疏议》“总则”中关于亲属相容隐的规定
    2.2 《唐律疏议》的“分则”中关于亲属相容隐的规定
    2.3 《唐律疏议》关于亲属相容隐相关法律条文规定的特点
第三章 从“亲属相容隐”看唐代社会的法制观
    3.1 “亲属相容隐”与唐代礼治
    3.2 “亲属相容隐”与法律儒家化
    3.3 “亲属相容隐”与人伦关系
第四章 “亲属相容隐”与当代法治建设
    4.1 “亲属相容隐”在我国本土的合理性探究
        4.1.1 “亲属相容隐”的国内外立法现状
        4.1.2 “亲属相容隐”在我国实施的合理性
    4.2 “亲属相容隐”对我国的立法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亲亲相隐”的再认识——关系向度理论的解释[J]. 翟学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2]“亲亲相隐”刑事立法之重构[J]. 赵海盟.  吕梁学院学报. 2018(01)
[3]中外“亲亲相隐”制度文化支点比较研究[J]. 黄晓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11)
[4]亲亲相隐的演变[J]. 梁盼.  中国经济报告. 2017(04)
[5]“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博弈:亲属豁免权的中国面相[J]. 李拥军.  中国法学. 2014(06)
[6]中国亲属拒证权倡导之反思——以“亲亲相隐”为视角[J]. 吴玥悦.  学习月刊. 2014(20)
[7]论亲亲得相首匿的价值[J]. 唐路阳.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3)
[8]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溯源及发展历程述论[J]. 黄英.  兰台世界. 2013(16)
[9]亲亲相隐原则与我国包庇罪的立法完善[J]. 梅文娟.  公民与法(法学). 2011(02)
[10]浅析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J]. 武宜俊,李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

硕士论文
[1]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制度研究[D]. 张玉.郑州大学 2016
[2]“亲亲相隐”制度的法伦理分析[D]. 冯秀娟.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亲亲相隐”的现代法律价值与应用研究[D]. 武鹏飞.吉林大学 2013
[4]论《唐律》与孝道伦理[D]. 于玲玲.天津师范大学 2011
[5]中国古代藏匿罪研究[D]. 邢桂霞.山东大学 2009
[6]《唐律》中的“礼”[D]. 陈慧萍.青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15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15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