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与阳明《大学》“三纲领”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00:28
  《大学》作为《礼记》的第四十二篇从宋代开始受到广泛重视,而朱子和阳明正是对《大学》诠释产生深刻影响的理学家,可以说朱子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大学》密不可分,他穷尽一生注释《大学》。而阳明则以《大学》为阵地,对朱子的观点进行一一批判。两人对三纲领的不同解读,不仅集中蕴含了他们的《大学》思想,而且体现了理学与心学内在思想脉络的差异。第一部分,探析朱子和阳明讨论“明明德”的内容,分析“明德”和“明明德”之间的关系。从“明德”到“明明德”的过程,是朱子将心性论贯通到工夫论的理学化路径。朱子认为“明德”是主于心而言,人的本心中包含了万事万物之理,人心道心本只是一物,而朱子所谓“明德”正是道心,不免受到个体情欲的杂染,这就需要“明明德”的工夫。阳明不似朱子强调本性的澄然具理,而是认为其是万物一体之体。第二部分,探讨亲民与新民。朱子继承二程的观点,以“新”代“亲”,并以原文并无“亲”相关内容,但有“其命惟新”,以及古代文字“新”、“亲”互训作为其更改原文佐证。阳明不同于朱子将“亲”改为“新”,以“教化”代替“仁爱”本义,坚持古本“亲民”原文,认为其为万物一体之用。朱子将“亲”改为“新”,行为主体发生变化...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及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朱子与阳明对“明明德”内涵的诠释
    第一节 朱子:具众理以应万事
    第二节 阳明:众理具而万事出
第二章 朱子与阳明对“亲民”内涵的诠释
    第一节 朱子:新民
    第二节 阳明:亲民
第三章 朱子与阳明对“止于至善”内涵的诠释
    第一节 朱子:至善事理当然之极
    第二节 阳明:至善是心之本体
第四章 总结
    第一节 船山对二者的批判与继承
    第二节 朱子与阳明内在理路差异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船山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反思与重建——以“理一分殊”重释《大学》“明德与新民”关系[J]. 孙钦香.  江苏社会科学. 2019(05)
[2]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J]. 陈来.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9(02)
[3]朱熹、王阳明对《大学》诠释之比较[J]. 张品端.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8)
[4]王阳明论《大学》“至善”[J]. 翟奎凤.  哲学研究. 2018(07)
[5]朱子、阳明与船山《大学》诠释之比较——以“明明德亲(新)民”关系为中心[J]. 孙钦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6]船山对朱子、阳明“亲新之辨”二元对立模式的解构[J]. 陈力祥,杨超.  中国哲学史. 2016(02)
[7]朱熹的《格物补传》和王阳明的《大学问》——围绕《大学》版本的两派分歧[J]. 林可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8]《大学》工夫诠释图式重构——以朱熹、阳明的《大学》诠释为语境[J]. 陆永胜.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5)
[9]王阳明与《大学》的“亲民”——兼论与程朱的“新民”之争[J]. 黄开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新民”与“亲民”——从宋明理学到现代社会[J]. 邓国元.  云南社会科学. 2014(01)

博士论文
[1]《大学》、《中庸》的生存意识:境界论与起点论之争[D]. 邹晓东.山东大学 2012
[2]朱子《大学》经解研究[D]. 周之翔.湖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王阳明亲民思想研究[D]. 张尧.河南大学 2017
[2]《大学章句》修身思想研究[D]. 秦帅权.西北民族大学 2017
[3]朱子对《大学》“三纲”内涵的诠释[D]. 吴得福.云南大学 2015
[4]阳明哲学对《大学》思想的全新诠释[D]. 刘志新.辽宁大学 2013
[5]王阳明《大学问》研究[D]. 熊兰花.南昌大学 2012
[6]论郑玄、孔颖达、朱子、阳明对《大学》之诠释[D]. 刘登鼎.湘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17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17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