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派的绘画市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11:06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代中叶的“扬州画派”是一个艺术风格转向较为突出的画家群体。主要活跃于康乾时期,也恰好是在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管制偏弱、两淮盐业经济发达、盐商“贾而好儒”的扬州地区发展而成。“扬州画派”的独特艺术风格与创作观念的现代化转向,都与扬州的市井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以“扬州画派”的市场交易活动以及消费群体的动机为研究对象,根据“艺术生产者——艺术消费者——艺术品风格”的逻辑展开研究。侧重于对艺术市场形成的人为因素研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考证,分析扬州画派的时代背景和生存状态,解读“扬州画派”的主要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市场交易活动中消费群体对扬州画派的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在这个“喜新尚奇”的经济特区背景下,以卖画谋生的扬州画派按照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进行艺术创作的变革,他们不得不遵循绘画市场的流通规律,从绘画题材、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逐一创新,进一步促进了扬州绘画市场的发展,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扬州画派的形成
    2.1 康乾时期扬州的经济状况
    2.2 扬州画派的兴起与分类
第3章 扬州画派文人画家入市“治生”
    3.1 扬州画派文人画家生存状态
        3.1.1 收入的不稳定性
        3.1.2 文化消费的支出
    3.2 扬州画派文人画家售画形式
        3.2.1 艺术中介委托
        3.2.2 画家市场售画
        3.2.3 盐商私人定制
第4章 扬州画派绘画作品的消费群体
    4.1 消费群体的概括与归纳
    4.2 消费群体对扬州画派风格转变的影响
        4.2.1 题材与立意的平民化
        4.2.2 审美趣味的现实转变
        4.2.3 个性化风格的涌现
        4.2.4 创作技法的筛选
第5章 扬州画派艺术风格的流变与确定
    5.1 扬州画派艺术观念的变革
        5.1.1 融合“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纠结
        5.1.2 摆脱“自娱”与“娱人”的波动心理
    5.2 扬州画派艺术风格的转型
        5.2.1 自娱之“雅”与商品之“俗”的结合
        5.2.2 迎合盐商品味的诗印尚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盐商和扬州画派的兴起[J]. 陈传席.  中国书画. 2018(12)
[2]浅析绘画商品化对扬州画派艺术创作之影响[J]. 赵昕.  大众文艺. 2015(06)
[3]试论“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以郑板桥为例[J]. 吴祖枝.  美术教育研究. 2015(01)
[4]论绘画市场与扬州画派艺术风格的关系[J]. 王尉.  美术教育研究. 2013(11)
[5]《书画记》与明清之际徽州书画交易[J]. 李福顺.  艺术百家. 2010(04)
[6]论“扬州画派”对当代书画艺术的启迪[J]. 王兴国.  书画艺术. 2007(01)
[7]绘画商品化是导致扬州八怪现象的重要元素[J]. 陈兵.  艺术教育. 2006(12)
[8]清代两淮盐商的生活形态与社会变质[J]. 吴海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9]中国古代绘画的商品化问题[J]. 华彬.  中国书画. 2005(05)
[10]作为职业画家先行者的扬州八怪[J]. 曹鹏.  中国书画. 2003(03)

硕士论文
[1]扬州画派人物画创作与鉴藏研究[D]. 黄珊.天津美术学院 2017
[2]从扬州画派看绘画与艺术市场的关系[D]. 赵众越.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徽商对扬州画派艺术赞助的动机研究[D]. 王成晏.中央美术学院 2014
[4]清代商品经济环境下文人画家治生活动研究[D]. 陈婷.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明清书画市场研究[D]. 胡培培.山东艺术学院 2011
[6]扬州八怪的艺术市场研究[D]. 田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7]试论扬州画派的商业现象及艺术影响[D]. 李鹏.中央美术学院 2010
[8]论扬州八怪的书画润笔[D]. 王莉函.郑州大学 2010
[9]艺亦言利[D]. 孙国良.安徽师范大学 2007
[10]从扬州画派看绘画与经济的关系[D]. 黄銮伟.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8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18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4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