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2:07

  本文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互动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调个人、家庭、社群、国家乃至整个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以此构建个体伦理、社会关爱以及家国情怀三个层面价值主张的均质化,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意旨高度吻合。从互动的意涵来看,是历史脉动的延续、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时代使命的召唤。从互动的目标来看,回答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总问题、指明政治价值体系的培育走向以及建构引领社会思潮的话语体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表现在国家建设层面,即恪守“民富为先”的王道主张、“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文明以止”的时代表现、“保合太和”的气质契合;在社会建设层面,应培育“为仁由己”的德性规则、“爱无等差”的具体升华、“去私就公”的正义原则、“唯法为治”的正向引导;在个体层面,应树立“匹夫有责”的现代内容、“敬业乐群”的责任意识、“至诚天道”的个人矫正、“仁者爱人”的忠恕准则。这些教育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层次的逻辑是对应的。与此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能在结构、观念与逻辑上,为两者之间互动提供“以人为本”、“古今对话”与“教化合一”的基本方向。建构人本主义的对话机制,是古今间价值对话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的“传统元素”与“中国精神”。基于上述前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表现在:个人信仰与价值的培育能够带来社会与国家的长远进步;社会的稳定是个人成长与国家兴盛的保障;国家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带来社会的繁荣与个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极大改善。吸收传统养分,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为这个时代精神的“真正的哲学”。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7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3-16
  • 1.2.2 国外研究概述16-17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17-19
  • 1.3.1 研究思路17-18
  • 1.3.2 论文创新点18-19
  • 第2章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的概述19-32
  • 2.1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的意涵19-23
  • 2.1.1 历史脉动的延续19-20
  • 2.1.2 民族精神的传承20-22
  • 2.1.3 时代使命的召唤22-23
  • 2.2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的层次23-27
  • 2.2.1 道德伦理层面培育的互动23-25
  • 2.2.2 社会关爱层面培育的互动25-26
  • 2.2.3 家国天下层面培育的互动26-27
  • 2.3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的目标27-32
  • 2.3.1 回答精神文明建设的总问题27-29
  • 2.3.2 指明政治价值体系的培育走向29-30
  • 2.3.3 建构引领社会思潮的话语体系30-32
  • 第3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蕴32-44
  • 3.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滋养32-35
  • 3.1.1 “民富为先”的王道主张32-33
  • 3.1.2 “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33-34
  • 3.1.3 “文明以止”的时代表现34-35
  • 3.1.4 “保合太和”的气质契合35
  • 3.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滋养35-40
  • 3.2.1 “为仁由己”的德性规则35-36
  • 3.2.2 “爱无等差”的具体升华36-37
  • 3.2.3 “去私就公”的正义原则37-38
  • 3.2.4 “唯法为治”的正向引导38-40
  • 3.3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滋养40-44
  • 3.3.1 “匹夫有责”的现代内容40-41
  • 3.3.2 “敬业乐群”的责任意识41-42
  • 3.3.3 “至诚天道”的个人矫正42
  • 3.3.4 “仁者爱人”的忠恕准则42-44
  • 第4章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的表现44-53
  • 4.1 以人为本:文化结构视域下的互动44-47
  • 4.1.1 文化的延续蕴含着人类发展的行动逻辑44-45
  • 4.1.2 个人的发展建基于“家国同构”的伦理45-47
  • 4.2 古今对话:观念融合视域下的互动47-49
  • 4.2.1 在思想的变迁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古今融合47-48
  • 4.2.2 在辩证的传承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转化48-49
  • 4.3 教化合一:行动逻辑视域下的互动49-53
  • 4.3.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共用49-50
  • 4.3.2 典型教育与感染教育的共用50-51
  • 4.3.3 传播载体与管理载体的共用51-53
  • 第5章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的对策53-64
  • 5.1 建立共同育人价值愿景,提高合力育人的认识53-55
  • 5.1.1 深刻认识推动两者合力育人的重大意义53-54
  • 5.1.2 准确把握推动两者合力育人的主要任务54-55
  • 5.2 明确基本原则,牢牢把握互动的正确方向55-57
  • 5.2.1 系统性原则55-56
  • 5.2.2 整体性原则56-57
  • 5.2.3 协同性原则57
  • 5.3 优化方法的整体运用,提高良性互动的实效57-60
  • 5.3.1 推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58-59
  • 5.3.2 推动文化载体与传媒载体相统一59-60
  • 5.3.3 推动典型示范与激励感染相统一60
  • 5.4 完善体制机制,破除影响互动实现的保障性障碍60-64
  • 5.4.1 完善推动互动的多元主体机制61-62
  • 5.4.2 完善推动互动的政策保障机制62
  • 5.4.3 完善互动实效的检验评估机制62-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狂飞;杨结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人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贯彻中的关联和互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8期

2 郑伟;;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集体主体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林吕建;;积极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J];观察与思考;2012年03期

4 张伟娟;郑朝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属性、作用与外在判据[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傅永春;王振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内涵的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陈晓莉;;整合与引领:统战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培育与践行[J];理论探讨;2013年05期

7 胡宝荣;李强;;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02期

8 张娜;;价值观多元化问题刍议[J];理论经纬;2012年00期

9 王少华;浅析非公企业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7期

10 魏晓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现状及重构[J];理论学刊;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新鳌;;浅析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蒋如娟;;浅论价值观多元化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构建[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秦红岭;;试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鹏飞;;略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的价值观[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伟;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倡导共同价值观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N];宁波日报;2012年

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蔡若愚;社会价值观:可枝繁可叶茂不可无根[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4 中山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讲师 王灿斌;全民修身,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N];中山日报;2011年

5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工商局 谈嘉山;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勤廉教育的基石[N];江苏经济报;2010年

6 张海沙;价值观多元化时代的典型人物定位[N];中华新闻报;2006年

7 杨光伟 福州指挥学院政治部;扭住核心价值观教学关节点[N];人民武警;2009年

8 陶余华 通讯员 洪燕森;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N];边防警察报;2012年

9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江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团委 宁夏社会科学院 宁夏大学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 《共产党人》杂志社 银川市教育局 银川一中 平罗中学 银川市二十一小学 银川市唐徕回民小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N];宁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辉威;中国共产党学习焦裕禄及其精神的历史考察[D];郑州大学;2015年

2 陈鸿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韩凯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福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何育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6 王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路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汪晓芳;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白雪;社会转型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9 姬明星;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荆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52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052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f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