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0:24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社会公德意识 强化 路径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的实现,离不开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支撑,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化能有效地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自身的和谐,有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道德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政策支持。 以和谐社会为背景和依据,探讨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路径,必须用和谐的思维去审视,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和具有前瞻性。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找出当前相关研究的空白和空间,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明确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目标和理念,并对社会公德及社会公德意识进行科学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现状,既明确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建设取得的成效,也要认清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四部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特点及要求,着重从完善规范约束制度和机制、培育良好全面的社会环境氛围、重视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加强公民自我教育等角度深入探讨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化路径。 通过深入总结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规范公民社会公德行为提供规范性参考与政策性借鉴,并最终实现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其更高的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人自身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社会公德意识 强化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10-14
  • 1.2.1 国内关于社会公德的相关研究10-13
  • 1.2.2 国外关于社会公德意识的相关研究13-14
  • 1.2.3 研究现状述评14
  • 1.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14-15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主要内容14-15
  • 1.3.3 基本观点15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5-16
  • 1.4.1 研究思路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6-17
  • 1.5.1 重点16
  • 1.5.2 难点16
  • 1.5.3 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与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概述17-22
  • 2.1 和谐社会17-18
  • 2.1.1 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17
  • 2.1.2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及目标17-18
  • 2.2 社会公德意识的涵义及内容18-19
  • 2.2.1 我国社会公德概念及其现代演进18
  • 2.2.2 社会公德意识的现代界定18-19
  • 2.2.3 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内容19
  • 2.3 和谐社会呼唤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化19-22
  • 2.3.1 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
  • 2.3.2 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20
  • 2.3.3 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是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20-22
  • 第三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及其成因分析22-29
  • 3.1 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基本现状22-25
  • 3.1.1 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取得的成效22-23
  • 3.1.2 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23-25
  • 3.2 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25-29
  • 3.2.1 社会公德建设未能与时俱进25-26
  • 3.2.2 社会公德意识强化的约束保障机制不健全26-27
  • 3.2.3 社会公德教育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27-28
  • 3.2.4 公民忽视了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要求28-29
  • 第四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路径29-47
  • 4.1 建立与完善规范约束机制29-33
  • 4.1.1 明确公民社会公德评判标准29-30
  • 4.1.2 完善与创新社会奖惩机制30-33
  • 4.1.3 推进公序良俗的制度化建设33
  • 4.2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强化环境33-38
  • 4.2.1 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33-34
  • 4.2.2 推进公民社会中公民主体意识的培育34-35
  • 4.2.3 培育社会公德意识氛围35-36
  • 4.2.4 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与监督作用36-38
  • 4.3 重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功能的发挥38-43
  • 4.3.1 推进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学校教育38-40
  • 4.3.2 注重公民亲社会行为的社会教育40-41
  • 4.3.3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1-42
  • 4.3.4 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42-43
  • 4.4 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自我教育43-47
  • 4.4.1 加强自我和谐人格的塑造43-44
  • 4.4.2 培育自身的民族文化信仰44-45
  • 4.4.3 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意识的养成45-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春花;社会公德意识的匮乏与现代培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年09期

2 谭德礼;论社会公德与人的全面发展[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席彩云;;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使命[J];道德与文明;2009年02期

4 苏海元,陈协世;对市场经济下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鲁晓琴;;论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余传杰;论当前道德失范及其矫正措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赵丛肖;赵新然;;社会公德与和谐社会[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黄瑾;;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路径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宣云凤;;论主体社会公德意识的他律[J];江海学刊;2007年03期

10 杨雪琴;;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路径选择[J];江南论坛;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107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107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