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媒体 新媒体语境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成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时代新秀,并已促发全球社会变革的社会媒体,其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促使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情形下,它也不断的改变着当今社会人们交往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不论是政治领域还是学术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话语的学科,其话语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近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积极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对话语的研究依然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因此,以“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为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全球一体化及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研究新媒体(New Media)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首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有关理论问题,旨在为论题的层层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试图对整体研究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这些理论问题主要涉及关于新媒体的一些概念、有关话语的概念、新媒体环境下的语境概念。在此基础上,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拓展思想政治教学学科的研究领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要意义的基本认识。其次,认为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良好的机遇,具体可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可以拓展教育话语空间,丰富话语理论内涵,创新话语交流模式,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教育转向风险增加,教育主客体间有效沟通受阻,教育话语面临公众认同危机,话语权地位出现位移。再次,通过分析话语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在此背景下,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遵从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引导原则,二是主体间性原则,三是以人为本原则,四是贴近生活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并非人为制造的想象,而是因某种因缘而产生的。虽说在不同的场域中,话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但是话语形式的多样性也不能脱离话语的基本原则,原则是作为话语创新遵守的规则,就是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成的全过程,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最后,按照提出的话语创新的基本原则,对话语的创新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选择:第一,要把理念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先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出受众乐于接受的话语,努力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体系。第二,要把内容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核心,这顺应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新媒体环境下话语内容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尤其要注意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通俗易懂的话语内容,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话语共鸣。第三,要紧紧抓住话语创新的关键点—话语转换。话语转换贯穿于话语发展的始终,这也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一个永久性的主题。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文本话语、精英话语、传统话语和说事话语这几种形态并存的话语格局。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致使这种话语格局受到了冲击,将以往个体的独白转换为大众的互动等形式。因此,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第四,要把优化网络传播环境作为话语创新的重要举措。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需要以“共享”为基本方式,以“新媒介”为传播互动渠道,这种“新媒介共享”的方式,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构建这种新模式,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客观要求。为了保证此模式的有效运行,建立健全的话语反馈机制,不断提升话语信息转换的敏捷性是完全必要的,这不仅是正确评价思政教育话语创新效果的需要,也可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为不断完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G2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现曾,王凤英;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时代三题[J];探索;2000年02期
2 王勤;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几个社会条件[J];探索;2000年04期
3 朱琪虹,王盛茂;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建设;2000年03期
4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姜延宝,蔡东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益问题[J];党建与人才;2000年05期
6 曾鹃;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J];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7 钟崇先;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田祚雄;世纪之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反思与前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韦兆钧;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及其实现之策略[J];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罗槐茂,黄岳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4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22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