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特别是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课题的探索和研究更是贯穿于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邓小平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精辟、科学的回答了这一问题,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也就由此得以形成。就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而言,其有着特殊的形成背景,且其内涵极其丰富,除此之外其还随着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不断的深化、发展。在回答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及该如何对待时,邓小平并未刻意的构筑体系,但其内涵却形成了科学的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发展至邓小平时期实现了水平与高度上的新突破,这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发展。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条件及历史过程;第二部分论述了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则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论述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华;;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2 周向军,孙士玲;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化与拓展——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J];理论学刊;2003年05期
3 周向军;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周向军;;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J];理论学刊;2006年08期
5 卜钰;;浅析马克思主义观在思想政治中的价值定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6 陈波;王坤伦;;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02期
7 田心铭;;略论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2期
8 杨燕;周向军;;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观之研究[J];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9 李发展;曹富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意义和方法[J];社科纵横;2011年04期
10 卢迎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演进[J];实事求是;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德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方世南;;美国左派的马克思主义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3 张玉森;;董必武的马克思主义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4 秦正为;;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姜辉;;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周向军;李慧芬;;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周向军;李慧芬;;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心铭;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十二个关系问题论纲(上)[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执笔:姜辉 王卫东 赵培杰;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N];人民日报;2009年
3 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理事 董宝瑞;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N];河北日报;2011年
4 本版编辑 房宁(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韩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宁向东(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教授) 夏文斌(作者为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发展的前沿发现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5 陈政举 方志勇 本报记者 赛宗宝;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侧记[N];解放军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桂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苏颖;卡尔·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雁峰;论刘少奇的马克思主义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赵佩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鄢文强;孙中山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谭洋;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开法;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文杰;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纯;论马克思主义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定位[D];中南大学;2005年
8 李鹏;刘少奇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戴一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鑫;早期列宁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2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24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