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要求

发布时间:2017-12-25 20:01

  本文关键词: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要求 出处:《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社会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治理


【摘要】:虚拟社会是意识形态生产和再生产的新场所与新媒介。这就要求在社会交往关系中去发现作为观念关系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主体构成,并采用差异化言说的策略,进行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虽然在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虚拟社会进行意识形态治理必须关注"媒介"本身,但虚拟社会的社会性以及虚拟社会主体的现实性又必然要求以"人民本位"为价值取向的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治理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最终形成虚拟与现实相整合的,以法治为保障的,容纳不同主体范围的,整体性、多层次的治理体系和差异化的治理模式。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空间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4CZZ023)
【分类号】:D64
【正文快照】: 虚拟社会作为一种非传统的社会结构形式,塑造着社会公众新的生活环境与存在方式,也成为国家治理者面对的新场域。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是主体观念借助于信息技术在特定空间话语传播的集合性展现。虚拟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生产与传播改变着传统的意识形态结构,冲击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松滨;;从现实社会到虚拟社会——现实与虚拟的沟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2 邵东;;“虚拟社会”公安管控机制探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陈积敏;;虚拟社会的特征及状况分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陈力丹;;虚拟社会管理的六个理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4期

5 ;如何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4期

6 陈力丹;;虚拟社会管理的六个理念[J];青年记者;2011年13期

7 黄毅峰;;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J];领导之友;2011年07期

8 黄艳;;虚拟社会管理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9 陈辉祥;;努力提高对虚拟社会管理水平[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周定平;;论虚拟社会管控的法律规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晴晴;;虚拟社会管理现状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卫祥;;如何加强虚拟社会的社会管理[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3 陈峰;;如何加强虚拟社会的社会管理[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4 王德芳;余林;;虚拟社会关系研究述评及展望摘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陶国根;;虚拟社会管理的困境及其治理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卢志勇;王锋;;坚持互联网依法公开管理 共建宜春和谐“虚拟社会”[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7 傅李琦;;如何加强虚拟社会的社会管理[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8 胡献忠;;虚拟社会的秩序与管理——从微博谣言说起[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9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金文玲;;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要找准切入点[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卜松竹邋任珊珊 程雪超 严利 何颖思 张浩 通讯员 曾颖仪;“虚拟社会”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N];广州日报;2007年

2 易京茶;虚拟社会管理纳入党务有积极意义[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谢俊贵;虚拟社会建设需要“网络社工”助力[N];广州日报;2012年

4 叶慧;积极利用 加强管理 维护虚拟社会和谐稳定[N];丽水日报;2007年

5 上海市市长助理 公安局局长 张学兵;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社会化对接[N];人民公安报;2010年

6 记者 余东明;山东全方位创新虚拟社会管理[N];法制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陆爱红;虚拟社会亟需加强管理[N];人民公安报;2011年

8 通讯员 马世忠;市委宣传部部署虚拟社会管理“系统化”工程建设工作[N];格尔木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金良;信息网络安全:虚拟社会管理切入点[N];人民邮电;2011年

10 张慧;共同推动虚拟社会管理创新[N];太原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光明;虚拟社会伦理及其建构[D];福州大学;2005年

2 叶旭锋;政府对虚拟社会的战略性控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董凤娟;我国虚拟社会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张欣竹;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曹海东;网络“虚拟社会”综合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杨建民;虚拟社会伦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蔡振磊;虚拟社会网络监管体制的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鹏程;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9 张旭;我国虚拟社会管理路径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姚美辰;虚拟社会管理法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34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34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