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出处:《学术探索》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网络在意识形态的培育和践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出现了斗争更加激烈、方式更加隐蔽、对象更加年轻等新变化,同时还受到经济水平、宗教和民族文化、敌对势力渗透、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因此要通过加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挖掘民族文化价值底蕴、依托民族院校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整合培植多元主体力量等方面来进一步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YB2013097)
【分类号】:D64
【正文快照】: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华;;浅析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孙浩然;;境外宗教渗透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周胜军;;积极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4 杨文华;;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生长规律的生物学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严耕;陆俊;;关注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J];前线;2008年10期
6 陈虎腾;;论意识形态的理性批判与意义建构[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戈;;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学术探索;2016年07期
2 陈张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年06期
3 王建龙;;微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3期
4 任天波;雷鸣选;;境外敌对势力应用宗教渗透的特征与危害性[J];理论观察;2016年04期
5 王建洲;;论巩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01期
6 董国菊;;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工作法治建设探讨——基于云南宗教工作实践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7 张玉;;知识型问答社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知乎”为例[J];商;2015年43期
8 张玉;;社会化问答社区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与群体意识形态发展的影响——以“知乎”为分析视角[J];智富时代;2015年11期
9 黄冬霞;吴满意;;近年来国内学界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状况述评[J];天府新论;2015年05期
10 刘文光;;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文华;;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生长规律的生物学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钱宁;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春忠;浅议加快边疆民族地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J];创造;2001年03期
2 ;选好发展思路是党领导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关键──访党建教授李师程[J];创造;2001年07期
3 刘闽;边疆民族地区用人政策目标导向与内容设计[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2期
4 周平;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J];思想战线;2003年03期
5 陈路;和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6 刘德胜;;试论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驻军的社会意义[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2期
7 李育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1期
8 李育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育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本对策[J];学理论;2011年02期
10 李育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审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兴;周锟;王达阳;;破解边疆民族地区民生难题的有益探索——新疆伊犁、哈密地区“两居”工程建设情况调研[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2年)[C];2013年
2 金珍;;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以云南高校为例[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金海燕;;边疆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考[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方铁;;处理好边疆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5 祝有光;左腾英;;《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小学寄宿部功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云南卷)[C];2013年
6 郭大烈;;民族文化类型及其与现代化的调适[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吴海燕;周国炎;;论民族杂居地区和谐语言生活构建——以云南省民族杂居地区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8 方铁;;处理好边疆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9 孙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谋求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探讨[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周家荣;;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对策研究——以教学质量监测为视角的分析[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 邓凯;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8年
2 赵曦 刘天平;推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战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记者 王立新;着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N];吉林日报;2013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吕金平 李芳 贾磊;要多到边疆民族地区调研视察[N];云南政协报;2013年
5 ;西藏林芝:构建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服务体系[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鲁子花;发展教育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N];云南政协报;2005年
7 方慧;中国边政学研究的新突破[N];云南日报;2007年
8 肖文辉 李祥如;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支农支牧工作的研究[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9 贺薇邋潘蓉;边疆民族地区要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N];云南政协报;2008年
10 本报特派记者 张居正 赵启文;谋发展话民生[N];云南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宏杰;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石正义;影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美国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吕怀玉;边疆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卢双喜;云南少数民族人权进步与边疆稳定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王鹏;祁连山牧民生态哲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芳芳;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任博;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罗增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5 黄培荣;文化治理视角下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反恐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6 王欣;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关晓菲;边疆民族地区热点舆情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机制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冯军;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桂榆栋;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10 张玉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6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3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