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两个理论追问——“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两个理论追问——“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 出处:《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时代 执政党 意识形态安全 何以必要 何以可能
【摘要】:在当今微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这两个问题的分析与考察,认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意识形态安全日益成为关涉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国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环境面临复杂局面使得微时代维护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十分必要。技术的可控性、"人"的可控性、意识形态本身的可控性为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最终使其成为可能。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micro-era,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ruling party "why is it necessary" and "how is it possibl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ruling party is not only necessary. And possibly. Ideological securit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factor in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ruling party's ideological security environment is facing a complex situation, 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ruling party's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micro-era,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controllability of "human". The controllability of ideology itself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ideology security of the ruling party in the micro era and finally makes it possible.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7YJC710111)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传播视阈下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6D050)阶段成果
【分类号】:D64
【正文快照】: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ID等)的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工具,微传播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传播方式,并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尚简、崇微的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给以凝聚人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林;;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聂圣平;郑易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兼析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之关系[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5期
3 曲士英;鲁明川;;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学术交流;2009年05期
4 袁三标;;从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红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J];学理论;2011年13期
6 杨成乐;;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现状浅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7 王翼;;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存在特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09期
8 谢成宇;;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09期
9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J];理论与当代;2014年06期
10 张爱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相关问题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樊和平;伦理道德问题影响意识形态安全[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整理 本报记者;筑牢人民心中的长城[N];人民日报;2011年
3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年
4 州委党校教授、副校长 黄元山;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N];恩施日报;2011年
5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永志;“三个倡导”是一面高扬的旗帜[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博;现代传媒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吉桃林;新媒体对国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燕;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郭琪;论新媒体对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与责任[D];宁波大学;2015年
6 郑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张彤;网络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高舰;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姜宁宁;南疆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喀什大学;2015年
10 郑梦珊;“疆独”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63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6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