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11:01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体 应对


【摘要】: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论,认为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的“左”“右”论战已经丧失意义。但是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没有终结,而且会伴随着两种社会制度共存格局形势的不断演变,借助新的载体和工具、改变其表现的形式。进入Wed2.0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凭借其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向我国大量渗透和输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渗透的渠道更加隐蔽化、多元化,宣传内容更加大众化、娱乐化,宣传对象更加精准化、年轻化。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情况已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严重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政治制度改革面临巨大的压力、民众政治信仰的衰退等多种不利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使得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化。因此,深入研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科学有效地分析造成目前这种严峻形势的深层原因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维护其安全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当前一件迫在眉睫的历史重任。为了能够回答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以及遏制意识形态安全遭遇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本文着重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是在文献综述部分限定了意识形态安全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政治信仰、道德秩序等;二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挑战的可能性。研究了新媒体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所带来的问题。讨论了对意识形态争论以及西方国家在新媒体技术方面对我国造成的威胁;三是造成挑战的原因分析。主要从意识形态内容建设落后、社会转型产生的政治信仰危机、意识形态传播格局困境等原因进行了阐述;四是对策研究。主要从新媒体意识形态宣传阵地的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传播体系的建立、以及积极主动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等途径入手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Abstract]:In 1950s, western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the end of ideology, the East and west two social system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debate has lost significance. But history can be found: the struggle in the realm of ideology does not end, and will be accompanied by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two kinds of social system of coexistence of the situ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new carrier and tool the change in the form of its performance. In the age of Wed2.0, the US led western societ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advantage to our large number of penetration and output ideology, ideological infiltration channels more subtle, more diversified, propaganda popularization, entertainment, publicity object more accurate, young. New media era has brought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 series of social conflicts,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is facing tremendous pressure, the spread of recession and other adverse effects of people's political belief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 the face of our country ideology security environment worse. Therefore, in-depth study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China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nalysis of underlying causes of this grim situation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to maintain safety is a matter of imminent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answer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and to curb the adverse effects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encounter, promoting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following several problems: one is the literature review part defines several aspects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mainly including the guiding thought, Political beliefs, moral order; the two is facing our country ideology security challenges.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pose a challenge for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China. The research of the new media brings to China'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work. Discuss the ideology of arguing and a threat to western countries to China cause in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three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challenge. The main content from the ideology behi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political belief crisis, ideology dissemination predicament pattern such as elaborated; the four is the countermeasures. Main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edia ideological propaganda positions, formulat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ctively deal with the penetration of Western ideology and other ways to enhance our ideological appeal, maintaining our consciousness form It's safe.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yN;;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的灵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耿国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理论视域——冷战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何林;;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韩玉霞;;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5 刘冬;高彩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中的作用[J];学理论;2009年09期

6 莫岳云;周云;张青红;;西方的渗透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耿国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念[J];求索;2009年11期

8 王岩;茅晓嵩;;“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政治学研究;2009年05期

9 莫岳云;;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J];湖湘论坛;2010年04期

10 余喜;;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初探[J];理论界;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美丽;;微博客境遇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索[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王熙;;新自由主义的当代特征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策略[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林;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确保意识形态安全[N];西藏日报(汉);2014年

2 何怀远 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樊和平;伦理道德问题影响意识形态安全[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王岩;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N];光明日报;2014年

5 崔文佳;意识形态安全是做学问的底线[N];北京日报;2014年

6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首席专家 赵惜群;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N];湖南日报;2013年

7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辽宁;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记者 泽央;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隆重召开[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9 整理 本报记者;筑牢人民心中的长城[N];人民日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李慎明;做人要做这样的人[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兴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张博;现代传媒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邓国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刘东浩;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6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韩健鹏;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付科;当代中国政权稳定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其波;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成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勇军;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弘;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石磊;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曲鸿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周玲;中国后发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曹年开;全球化视野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析[D];渤海大学;2015年

9 吴迪;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09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409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