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意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本文关键词:提升自我意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出处:《学习与实践》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意识 网络道德 社会心理 诱发机制 应对策略
【摘要】:自我意识是道德形成的主观条件,其强弱直接影响个体的道德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规范和道德需求,是个体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础。网络环境下,较之现实生活中更强烈的个体藏匿、社会传染、群体极化和责任分担等因素会显著弱化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网络道德危机诱发的主要原始动因。网络道德建设需要高度关注自我意识及其网络环境下的发展逻辑,着力从唤醒主体道德意识以形成反思、完善网络立法体系以形成约束、优化网络技术和管理以形成监督等几个角度来消除或缓解因自我意识降低引发的网络道德危机。
[Abstract]:Self-consciousness is the subjective condi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morality, and its strength directly affects the individual's moral consciousness, self-cognition, self-standard and moral needs. It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individual moral quality. Compared with real life, the factors such as individual hiding, social contagion, group polariz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sharing will significantly weake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elf-consciousness. The network moral construction need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logic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ry to awaken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subject to form the reflection. Perfecting the network legislation system to form the restriction, optimizing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o form the supervision and so on, to eliminate or alleviate the network moral crisi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self-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碎片化传播生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与重塑研究(17JDSZ102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碎片化传播环境下的高校教学变革研究(B-b/2016/01/26)
【分类号】:D648
【正文快照】: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身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知,是构成道德问题的主观条件,直接影响着个体道德的层次。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还离不开个体所处的环境,尤其是人际环境和行为环境。作为一种日益影响人类生活的新型环境,网络存在诸多不同于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权群;网络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张光华;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王剑;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4 赵明珍,黄利平;网络与网络道德建设[J];兵团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5 郝春新;林长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5期
6 杨倬;试论网络道德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7 孙继红;;当前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3年14期
8 楚丽霞;;网络化与网络道德建设[J];求知;2001年04期
9 孔全新,王剑;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王先江;关于大学生网民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完颜华;;超越自我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培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池秀莉;浅谈网络道德建设的特征[N];福建日报;2001年
2 陈静源;重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N];浙江日报;2002年
3 元之;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N];九江日报;2010年
4 西南大学 骆鹏;促进网络道德建设的路径[N];光明日报;2012年
5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纪淑云;“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N];光明日报;2010年
6 张效堂;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建设[N];山西日报;2004年
7 记者 陈菲;网上专题座谈举行[N];人民日报;2005年
8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9 李天明;推行实名制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周刚;推动网络文化健康持续有序发展[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启示[D];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
2 姚闯;借鉴“慎独”思想加强网络道德建设[D];辽宁大学;2013年
3 张洪伟;中国当代网络道德建设的理性思考[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4 齐铁志;“慎独”与网络道德建设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柏林;论网络道德建设[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高文兵;网络道德建设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范虹;论网络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德菊;网络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丙辰;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毛舟军;Web2.0时代网络道德建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8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41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