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的力量
本文关键词:论意识形态的力量 出处:《求索》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意识形态力量的存在状态及作用状况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有关,它通过政治动员、话语叙事和理论灌输标注自身的存在空间,具有明显的边界特征。尽管它有时给人以乌托邦式的虚假感觉,但在社会生活中却是激发人们行为的持久动力。意识形态力量受到物质基础的影响,其意向性和导向性源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取向和价值关怀。现代国家几乎所有的政治层面都涂上了意识形态内容,它总是希望在引领社会思潮中走向"独占"和"一统"。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建设使命不仅在于理论宣传,更在于把它付诸社会实践,并通过这样的努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体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
[Abstract]:The existence and role of ideological power and the ideology of the ruling class will, through political mobilization, narrative discourse and theory annotation existence space itself, with boundary with obvious features. Although it sometimes give people a false sense of Utopian, but in social life lasting motivation on people's behavior. By the power of ideology and material basis, the intention and the guidance from the ideology of the ruling class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odern national political level. Almost all are painted 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t is always in the hope of leading social thoughts towards "exclusive" and "unity". The Communist Party's ideology construction mission not only in theory it is more propaganda, social practice, and through such effort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ubjec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creativ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15ZDA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上思想文化阵地的型构模式及建构方式研究”(16BKS118)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度资助研究项目成果”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15WTA026)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D64
【正文快照】: “意识形态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世界观或文化世界观,或是掩盖利益的面具,而是一个经由漫长历史演进而形成的信仰体系,以激情把诸多观念融于一体,转化成社会杠杆,在改造观念过程中也改造人。当意识形式成为一股强大力量时,它便不再对外开放,而是作为一个封闭的体系,事先就确定了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J];先锋队;2012年01期
2 刘军宁;;找回中国的文化自信[J];领导文萃;2013年18期
3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年16期
4 云杉;;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J];理论学习;2010年10期
5 仲呈祥;;文化自信的力量[J];求是;2011年07期
6 徐平;;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J];群言;2011年10期
7 成林;;培养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11期
8 陈鲁民;;文化自信之我见[J];民主与科学;2011年05期
9 任民;;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J];新湘评论;2011年21期
10 鲁民;;关于文化自信的探析[J];学习月刊;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论坛顺利举行[A];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2 袁仁琮;;立足本土与提高文化自信[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玉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社会学解读[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朱新轩;王秋莲;;高等学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放在重要地位[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柴玉;振兴中医,要树立文化自信[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教授 郭君铭;如何认识和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河北日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N];吉林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夏洪平;文化自信:军营飞扬胜利的歌[N];解放军报;2011年
5 四川大学校长 院士 谢和平;大学引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1年
6 中航工业洪都企业文化部部长 丁建洪;中航工业,在文化自信中腾飞[N];中国航空报;2011年
7 蚌埠市政协 李明;提高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N];江淮时报;2012年
8 青年学者 陈心尘;文化自信与个人幸福有关吗[N];东方早报;2012年
9 陈鲁民;文化强国呼唤“文化自信”[N];湖北日报;2012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鲁焰;在双重乐感中培植文化自信[N];新疆日报(汉);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2 薛凯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卢澍;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近代文化自信的丧失与当代重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罗系数;课程文化自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晓星;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瑞;陕西历史文化视阈下的文化自信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7 刘美彤;《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探究[D];渤海大学;2017年
8 王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叶琴;“四个自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7年
10 夏春子;论文化自信的辩证思维基础[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4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42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