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20:16
本文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 宣传教育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全党提出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政治要求,从此“三个自信”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理论界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研究和阐释。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在“三个自信”基础上“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由此就形成了以“四个自信”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思想。自信不能自发形成,尤其是坚定自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宣传和教育。本文的立足点就在于探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教育问题,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如何培养,思考采用什么方式、运用什么样的手段对党员和民众进行自信教育,从中找出符合实际的宣传教育路径。研究本论题的目的在于,掌握或了解目前社会中相关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现状,人们自信力的现实,进而为寻找自信的宣传教育的对策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理论研究,达到宣传的目的,为提升理论宣传的社会效力,增强理论研究的感召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做出贡献。全文由六章和结论构成。第1章绪论。阐明了研究该论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确定研究的基本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对研究论题的学术前沿,对现有的研究文献分门别类、分层次进行系统的梳理,概括出现有的研究程度和水平,在对现有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做出相关的述评,找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并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定所需的研究方法。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掌握就奠定了深入研究的逻辑基础。第2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本理论。研究的逻辑深入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做出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做出阐述,分析缘何而自信。提出由“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发展,把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体系中。所以,一方面对自信四要素做分门别类的阐述,研讨它们各自的基本内涵。理论自信的先导性、道路自信的方向性、制度自信的物质基础性、文化自信的内生凝聚性。另一方面,研究四个自信的关系,对此作出实事求是的解读,阐明各要素在自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共生体,不是单独存在。第3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基本理论。在自信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中,主要三个板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必然性,即凝聚共识、深化教育、巩固基础、消除自信疲软、回应国际斗争五个要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基本内容:传承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党的自信历史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展示教育。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主体的自觉性、教育功能的恒常性、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教育价值的传承性。这些构建了自信教育的理论框架。第4章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存在优势和薄弱环节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优势在于,自信教育的自觉性在增强,党和国家掌控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自信教育的梗阻性因素逐渐被消解。另一方面,自信教育存在不利因素。自信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对不自信分析的缺失,对不自信理论回应的不力。自信教育两重性的客观存在,为思考自信教育的对策提供了依据。第5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对策思考。根据对自信教育基本现状的分析,进行整体性思考,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要完成四个转变:由党自信向全民自信的转变、由“它信”向自信转变、由传统的教育方式向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转变、由理论抽象向具体形象教育内容转变。实现自信教育要素的四个结合:即自信教育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阐教育的结合;自信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的结合;自信教育与构建自信话语体系的结合;自信教育与批判不良社会思潮的结合。第6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实现路径。着重从四个方面设计。一是加强理论正能量的阐释和解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力度和实效性;二是社会舆情引导和意识形态的掌控,发挥主流媒体在网络中的作用;三是加大社会正能量宣传的力度,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正能量、党员干部中的正能量、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展示;四是加大社会调查的实证性研究,用统计数字和调研按材料论证。自信教育的实现路径是整体性思考,寻找的是有实效性、长效性的实现途径。同时也探讨了中国梦视阈下的自信教育问题。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是前进中的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足够的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是我们坚持自信的资本,是我们坚持自信的“底气”,也是人们接受自信教育的社会基础。所以,本文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为基本内容,比较全面研究和探讨,如何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自信心,引导人们自觉提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定力,通过对现实的分析和思考,力争找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可行路径,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付出微薄之力。在社会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上加大投入,采用更加有效的、民众喜闻乐见的、与中国社会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引导,在历史和现实的空间中,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宣传教育做的有声有色,真正入脑入心。
[Abstract]:The Party ' s 18th Party Congress has put forward the political demands to strengthen the self - confidence , theoretical confidence and self - confidence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From then on the " three self - confidence "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theory , and the theoretical circle has carried out a full swing of research and explanation . After that ,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the " three self - confidence " and added a cultural self - confidence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self - confid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self - confid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self - confidence educ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elf - confidence educa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self - confidence education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self - confidence education . Therefore , it is a social foundation for people to accept self - confidence education . Therefore ,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the socialist self - confidence education with stro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友明;;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必须补足的“精神之钙”[J];红旗文稿;2015年19期
2 张润君;张晓蓉;;论“中国梦”与中国自信[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3 王新华;李国平;;邓小平的制度自信及其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J];理论导刊;2015年02期
4 郭红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三维图景[J];学习论坛;2015年01期
5 郑雯;桂勇;;网络舆情不等于网络民意——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思考[J];新闻记者;2014年12期
6 邓纯东;;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7 张全景;;学习党史国史 增强“三个自信”[J];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10期
8 王淑芳;李慧;;关于新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定位与构建方略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04期
9 邓如辛;;中国共产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底气”[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10 李前进;;论新左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威胁与化解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1445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44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