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与公民教育
本文关键词: 家文化 公民文化 公民教育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理应在公民教育中国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开展公民教育、培养中国公民,既要认识到家文化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要正确面对西方公民文化与中国家文化存在的冲突,诸如"权利优先"与"责任优先"、"人人平等"与"差序格局"、"法治"与"礼治"等,调和冲突,寻求融通。
[Abstract]: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amily culture" based on consanguinity is the gen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calization of civic education. We should not on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home culture in civic education, but also correctly face the conflict between western civic culture and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Such as "right first" and "responsibility first", "everyone equality" and "difference order pattern",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etiquette", etc.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D6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长茂,谢舒潇;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教育与环境建设[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胡艳蓓;滞后与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Z3期
3 李慎之;公民教育之必要[J];教师之友;2003年06期
4 曾盛聪;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的价值理念[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5 赵越;内地与香港公民教育的比较及借鉴[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陈滢;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基本内涵[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王啸;;公民教育:时代与主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杨冬;公民教育刍议[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丛一;;公民教育,我们的课从哪里补起[J];中国质量;2006年03期
10 吴琼;;关于开展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J];理论界;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撷影(2006年6月·香港)[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雄;;公民教育:新的起点与探索——2005年中国内地公民教育现状概述[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蓝维;;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与实践要素分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谢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教育是中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高峰;;浅析中国内地推行公民教育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余兴龙;;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杨启华;转型期公民教育问题引发专家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周敦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教育[N];湖北日报;2008年
3 吴俊;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的永恒主题[N];人民日报;2010年
4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 教授 吕京;加强公民教育 培育现代公民[N];人民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力;公民教育:怎样才能更有效[N];河南日报;2012年
6 杨志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民教育助推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苏颂兴;公民教育:“我要爱国”[N];文汇报;2001年
8 宋晓梦;传统德育向公民教育延伸[N];光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罗纯;将现代公民教育推向深入[N];中山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焦向阳 通讯员 沈文明;广东人有了公民教育读本[N];广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波;西方公民教育成型因素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连义;公民教育的政治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晓艳;我国公民教育内容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及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丽敏;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向东;论我国的公民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娜娜;对现阶段我国公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玉敏;中国公民教育内容探析[D];郑州大学;2007年
9 张彩云;试论公民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宛玢;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的建构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11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51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