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博弈与引导
本文选题:网络 + 意识形态 ; 参考:《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网络意识形态是以网络为载体产生的意识形态新领域,是传统意识形态从现实向网络延伸的网络化生存现象。从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入手,着眼于网络意识形态多样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博弈的表现形式为突破,探讨引导新时期意识形态博弈的对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Abstract]:Network ideology is a new field of ideology produced by the network. It is a network living phenomenon that the traditional ideology extends from reality to network.Start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y and network ideology, focusing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network ideology, and taking the expression form of network ideology game as a breakthrough,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the ideological game in the new period.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carry forward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64;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海龙;;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理论导刊;2015年12期
2 王涛;;从意识形态安全看互联网的渗透与防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01期
3 李亚妤;;互联网使用、网络社会交往与网络政治参与——以沿海发达城市网民为例[J];新闻大学;2011年01期
4 张骥;程新英;;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黎歌;岳潇;李英豪;;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博弈与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6期
2 朱丹红;黄少华;;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高雨琪;;地方政府网站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7年01期
4 张会平;吴帅磊;汤志伟;;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层次网络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子政务;2017年01期
5 刘博识;李媛媛;;浅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6期
6 刘玉霞;;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年11期
7 王建武;;互联网使用、在线政治讨论与政治参与[J];青年研究;2016年06期
8 郑昌兴;严明;;新形势下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9 孟天广;季程远;;重访数字民主:互联网介入与网络政治参与——基于列举实验的发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10 贾春玲;;意识形态与执政合法性的关联性研究[J];清江论坛;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可卿;;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机遇、挑战与反思[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6期
2 田修思;;从心头升起理想信念的太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年10期
3 王涛;;从意识形态安全看互联网的渗透与防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01期
4 朱云生;;良性互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新趋势——基于“躲猫猫”等典型网络事件的分析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5 张灵;;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年33期
6 梅祖蓉;;中国政治信任水平测度指标及现状[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周葆华;陆晔;;受众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状况调查报告之一[J];新闻记者;2008年04期
8 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9 张咏华;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 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02期
10 张龙平;政治冷漠的深层透析与政治参与形式优化[J];理论与改革;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验;;网络意识形态主流导向如何把握[J];学习月刊;2014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海利;互联网视角下我国意识形态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41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74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