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创新
本文选题:媒体融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参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摘要】: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应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力、公信力与影响力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应秉持"一体化"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并培育新型主流媒体形态,以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即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坚持新的媒体观念、媒体思维和媒体精神;在"技术融合"过程中,注重技术运用、终端平台的开发以及人才队伍的培育;在"内容融合"过程中,创新内容的生产、呈现方式,提升内容的粘性;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形态的立体化和渠道的多样化。
[Abstract]: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ommunication power, credibility and influence on the actual effect of propag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we should uphold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new and old media and foster a new mainstream media form, so as to continuously innovate the communication path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at i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new media concept, media thinking and media spirit;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fus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erminal platfor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ntent fusion", Finally,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dissemination system, three-dimensional form and diversification of channels are realized.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研究(XC214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协同的研究(14YJC710008)
【分类号】:G206;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述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基于湖北省青年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25期
2 黄金魁;雷吉来;;大众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路径[J];唯实;2010年05期
3 何筠;富琳桦;;微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路径构建[J];当代青年研究;2014年01期
4 崔志胜;;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08期
5 石琦;罗杰;;论“红歌”的受众与传播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2年32期
6 孙楠;;“微公益”问题探析——以吉林省“微公益”发展现状为例[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7 方X;;禁酒历史中的立法文化——从维护政权、稳定经济到推动社会进步[J];社会科学家;2011年08期
8 韩国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传播方式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1年02期
9 石秀杰;董树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传播路径——兼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10 邓秀军;刘静;;生产性受众主导下的微博反腐:路径、模式与互动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葛俊芳;;从城市批判到生活方式报道:《新周刊》的城市“乌托邦”解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2 王文强;;橡胶薄膜中裂纹传播路径的理论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3 刘建军;李风华;张仁和;;浅海异地混响的理论与实验比较[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辛逸;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赵婀娜;寻找新的文化传播路径[N];人民日报;2014年
3 华春雨;政务微博客需找新出路[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4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 王桂兰 陈莉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认同[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杨;中国文化怎样实现“国际表达”[N];文艺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陈辉;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路径优化策略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2 彭晓慧;新媒体语境下微公益传播路径及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3 毛志飞;面向概念设计的功能更改传播路径求解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微;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及其调控[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申腾飞;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传播路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苏杰;西安城市文明传播路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
7 布阳;社会转型时期乡村信息传播的路径选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王洛锋;信息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路径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张雯婷;字幕组的网络传播路径与传播效果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10 陈冠全;社区关键节点发现与传播路径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42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94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