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孝在中国政治伦理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8-07-16 20:23
【摘要】:孝道是我国伦理道德的根本,孝道主要是由儒家所发展出来的一种伦理道德,其在我国古代政治与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儒家伦理是以“仁”为核心,而“孝”是“仁”的本源。所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矣”。“孝”从甲骨文所反映的殷朝先民对祖先的祭祀来说,就具有相当特殊而原始的宗教意识,而这也正是中国孝道思想之所以强调服丧、祭祖的根源。若以周代的宗法组织与传统的家族系统来说,强调孝悌之道,更是奠定家庭和谐、社会秩序与民族团结的基础。而且这一基础扩展开来,便是儒家所向往的治世目标。若就君主专制的传承来说,则孝道思想提倡的“忠孝一体”,其实也和家国一体、事君如父的观念密切相关。孝的内涵从早期对祖先的敬畏、祭祀等宗教含义发展为政治与社会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美好关系,孝与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相结合,“以孝治国”,成为我国古代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孝由宗法伦理发展为家庭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以致孝能治国,移孝以作忠,进而为民族尽大孝。因此,“孝”在中国,不仅是关系到家庭伦理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随着近代西方势力的入侵,仁人志士难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出救亡图存的道路,转而将眼光放在西方文化上,因而造成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抨击与否定。而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具体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精华,成为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Abstract]:Filial pi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thics of our country , and filial piety is a kind of ethics which is developed by Confucianism , whic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ancient 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of our country .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分田;;“孝为德本”是“孝为政本”政治模式的产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周海春;;《论语》“忠”的伦理内涵新探[J];哲学动态;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孝青;儒家仁学思想的演进与超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7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127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