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个基点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mainly refers to the ruling idea, policy and regulation expressed by th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by the ruler, which can be accepted, obeyed and believed by the audience (the governed).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peaker, speech content and audience, we should grasp four aspects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 realistic, for the people, for the future and afraid of speech. Specifically,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serving the people is the value demand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 facing the future is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 and awe language is the conscious introspe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分类号】:D6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黄永祥;;吉登斯:时空视角下的人与社会体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贺奇兵;潘琴;;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与脱困——兼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之再改进[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梁文生;;郑观应“道器”、“体用”论及其评价[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7 左卫民;裁判依据:传统型与现代型司法之比较——以刑事诉讼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8 王正青;;论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与民族立场的辩证统一[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房亚明;;宪政视域下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以国家能力的提升为中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赵景峰;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历史逻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吴成立;;民间组织与宗教:藏区乡村的社会控制——以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任映红;张鸣;;新中国成立后村落政治精英的更替及内在影响——浙江XF村的实证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立胜;;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之再造——重读毛泽东《组织起来》[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6 杨培德;;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视角反思发展话语——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7 李鸿宾;;当代民族关系的模式、成因与境遇——“二元制”与“民族—国家”模式构建下族群关系的思考[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8 王悦;;梁漱溟与新儒家乡治论传统[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王良范;;认同形塑——民族与国家[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颖;;嬗变时期的村民自治与家族势力[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舒畅;法治的控权机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麻雪兰;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分析与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冬冬;国家与社会互动结构中的居民委员会[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宗然;关于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翟冬园;贵州瑶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炯;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硕;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贾素宁;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视域中的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银银;;近年来国内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回顾与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杨昕;;论意识形态话语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社科纵横;2012年07期
3 李方明;;转型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三重诉求[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刘先春;敖小茂;;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型与启示[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杨昕;;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的历史演进[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杨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其实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赵迎凤;;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战略重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6期
8 邓景;;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转换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9 莫岳云;刘国普;;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10 刘旭青;;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潘知常;杜文娟;;把战争带回中国——大陆传媒中的美伊战争形象[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坚持和发展[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廖奔;解构意识形态话语与人性开掘[N];学习时报;2004年
2 丁国旗;网络传播与文学的解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钟大丰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按市场规律推动电影繁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朝华;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变迁及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宋文坛;1977-1984:新时期文学的话语重建[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敖小茂;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演进与创新[D];兰州大学;2015年
2 佟明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及其实现路径[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48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34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