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9-02-23 20:32
【摘要】: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共同的精神支柱,建立起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便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特定文化包含了恒定的道德理想、行为规范和思想信仰。抗美援朝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不仅被看做是一场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其本身所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还具有重新塑造社会风气进而变革社会价值观的意义。当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文献颇多,要从其根本上进行追溯的话,特别是抗美援朝时期所做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不应被忽视,具有变革和重塑社会价值观的作用。论文主要是通过发掘和论述抗美援朝运动开展的时事宣传教育运动、爱国捐献运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观思想,阐述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对建国初期社会价值观进行的变革与塑造的影响,进而总结抗美援朝运动对建国初期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抗美援朝运动变革与塑造价值观的经验方法来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价值观建设。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叙述了研究内容所产生的问题意识源于参加“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的启发,并提出了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和自己的写作初衷。其次,分析了国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状况、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以及该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抗美援朝运动与建国初期社会价值观变革与重塑。本章主要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叙述抗美援朝运动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从思想层面阐述运动所孕育的价值观思想。第三章是抗美援朝运动赋予建国初期社会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与意义。首先,抗美援朝运动继承和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次抗美援朝运动所展现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再次,国内抗美援朝一系列实践运动的开展与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精神层面上形成互动,塑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际主义意识;最后,意在说明抗美援朝运动对建国初期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与重塑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是借鉴抗美援朝运动经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价值观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全社会动员方式推进、与具体的社会建设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以党的领导方式有序推进、注重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相互协调推进。
[Abstract]:Any country, any society needs to have core values as its common spiritual pillar, to establish universally agreed value standards, to guide people's thinking and behavior,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hesion and centripetal force of the nation.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s and specific cultures of the nation contain constant moral ideals, norms of conduct and beliefs. As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is not only regarded as a mass movement to defend the country, but also a series of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itself, which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remolding the social atmosphere and then changing the social values. 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es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If we need to trace them back fundamentally, a series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gainst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should not be ignored and have the function of reforming and reshaping social values. The thesis is mainly through exploring and discussing the social values thought embodied in the current affairs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campaign, patriotic donation movement and other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social practical activiti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shaping of social value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sums up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in the early years of found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valu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erience method of using for reference the reform and shaping of values in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caused by the research content from the inspiration of attending the 2015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Korean History, and puts forward the questions he wants to study and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his own writing. Secondly, the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methods, innovation poi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nalyz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molding of social value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his chapter mainly narrates a series of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along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xpounds the thought of values conceived by the movement from the ideological level.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new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 value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irstly,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inherits and develops the national spirit with patriotism as the core, secondly, the collectivism spirit displayed by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strengthens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rdly,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practical movements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at home interacted with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s on the Korean battlefield on the spiritual level, and shaped the internationalism consciousnes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Finally, it is intended to show that the movement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modeling of social values in the early years of found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nti-US and aid Korea moveme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s should take patriotism as the core, promote the whole society by means of mobilization, combine with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dhere to the orderly promotion of the Party's leading mod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the three levels of state, society and individual.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7;D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的重建[J];理论界;2000年03期

2 许锡生;和谐社会基础价值观初探[J];群众;2005年08期

3 连保军,曹巍;论先进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政党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系统[J];求知;2008年12期

5 龚林林;;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6 公方彬;;以三大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7 韩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及地位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7期

8 陈东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文化视角[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02期

9 吕月华;;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J];学理论;2009年15期

10 杨亮;;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建设[J];价值工程;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辉;;如何认识北大荒核心价值观[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张耀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刘魁;;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分析[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琦;;我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西方经验之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5 马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郭明义精神[A];追寻雷锋的足迹:当代雷锋郭明义[C];2013年

6 张春美;;从方法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7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分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吴颖新;;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袁贵仁;;深入开展价值观与文化问题的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李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表述 新的内涵[N];长江日报;2012年

2 马凤强;构建共同价值观[N];新疆日报(汉);2012年

3 马建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湖南工程学院 毛晓华;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N];光明日报;2013年

5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广西日报;2013年

6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董根洪;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杭州日报;2013年

7 厦门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叶重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先行先试[N];福建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做好“三个结合” 使践行核心价值观在“细小实”上见成效[N];衡水日报;2014年

9 宁新平;让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N];辽宁日报;2014年

10 辛鸣;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恢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詹丽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建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4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6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佳;多层聚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8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周军;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路径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孟省;中国留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3 康菊英;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吕萌;论中共三位领导人对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探索[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5 张学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施国栋;微文化环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7 李博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梦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徐艳利;当代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竹梅;列宁灌输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运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崔莹;灌输理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29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429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