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虚拟品质与道德教育——兼论基于虚拟现实之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19-11-15 08:57
【摘要】: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关于人的发育和成长的争论区分了先天/后天因素、遗传/环境,这个区分转化到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上,可以作出能动/习就因素的区分。人的道德品质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把虚拟情景当作习就因素,那么人的虚拟道德品质是可能的,即是在虚拟情景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因为虚拟品质和真实品质共享同一能动性因素,它们的性质和伦理学地位就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进行道德教育,而其必要条件是:第一,在虚拟和真实之间建立无间隙的连接;第二,受教育者认同虚拟现实中的行动和感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林英;回归生活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祖嘉合;从道德教育的特点看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司志允;浅谈入世后的全民思想道德教育[J];探索与求是;2002年05期

4 李伟明,龚锡恩;网络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谢东方;从“价值澄清”运动看加强青年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01期

6 郑心力;如何对学生进行科技道德教育[J];学习导报;2003年03期

7 程晋宽;新世纪中国道德教育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0期

8 徐建华;折射[J];新长征;2005年08期

9 高德胜;;走向生命和谐——道德教育与生命的摩擦辨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来宝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兵团建设;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建萍;;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华中;;浅谈学校与家庭联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国君;张树立;李彤辉;;运用传统美德故事进行道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6 王晶;;和谐社会语境下道德教育的困顿与克服[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米世雄;;加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尝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10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上)[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首席记者 李倩;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3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卧 松 编译;看日本小学开展道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抓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N];福建日报;2003年

6 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7 孙智;全社会都来关注道德教育[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8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N];浙江日报;2001年

9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10 唐爱民;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想;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及其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亭智(Tran DinhTri);佛教道德教育与越南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欣;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红科;走向理解的道德教育[D];广州大学;2008年

3 刘亭亭;小学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邱勤;析道德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立;加强高校研究生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曾巧林;日本战后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韦京利;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倩;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春兰;智力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10 连万桂;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1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61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