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合唱音乐德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3:45
【摘要】: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这个时期的抗战音乐,对于烽烟中的中国人民而言,像号角一样,鼓舞人们的斗志,消灭敌人的气焰;对于日本侵略者来说,是地雷,是手榴弹,是令其心惊胆寒的炮声。合唱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主要的歌唱形式,这种最适合大众参与、最能够凝聚大众心灵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奋勇抗战的民族精神。这个时期的主要合唱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后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团结就是力量》等,堪称时代的战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文集中研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主题的抗日战争时期合唱音乐及其德育价值,提出抗日战争时期合唱音乐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培育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方面;认为抗战时期合唱音乐德育价值在当代的实现路径可以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四个角度出发,多方重视,共同参与,提升实效。为了更好地实现抗日战争时期合唱音乐的德育价值,合唱艺术工作者应该紧密联系时代,发挥自身创作个性,通过创作与改编、老歌新唱等方式使抗日战争时期合唱音乐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的主体内容是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合唱音乐的德育价值。探究和挖掘其德育价值的主要内涵,有助于开阔德育工作者的新视野,并为新时期德育工作开辟新的路径,提供新的方案。笔者还探寻了德育主体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来培养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使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抗日战争时期合唱音乐的德育价值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使其德育价值和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助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图文】:

《黄河大合唱》,视频,中华民族,作品


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黄河大合唱》向我们发出的战斗警河大合唱》传承给我们的战斗精神。可还有人还在恶搞这部表达中华挠与奋勇抗争精神的不朽作品。这不仅仅是在恶搞这部作品,更是在族的精神,是在丢掉我们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向上的灵魂。恶搞《黄,是对抗战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国家民族的不尊重。《黄河大合映中华民族的历史苦难的作品,是民族的象征,是艺术,更是精神,言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展现顽强拼搏英勇抗战的精神。

大合唱,音乐创作,合唱音乐,义勇军进行曲


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它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八个乐章组成,歌词贴近劳苦大众,旋律优美,雅俗共赏。它的构成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以不同的体裁和演唱形式来表现其不同侧面,而以朗诵词和音乐主题贯穿发展、首尾呼应来联结整个作品。每个乐章相对独立,表现形式多样,有独唱、齐唱、对唱、重唱、轮唱、合唱等。第一乐章是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它描绘的是黄河船夫在惊涛骇浪中奋力拼搏的情景,象征着抗日斗争的力量。第二乐章是男中音独唱《黄河颂》,歌颂母亲黄河之伟大坚强,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16.2;D6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传红;;《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学审美价值[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2 袁国环;;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J];新课程(中旬);2012年07期

3 何云蛟;;抗战歌曲的产生及其现实意义[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岳英放;;音乐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方灵芝;浅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曲的时代特色[J];军事历史;2003年01期

6 向延生;民众的呐喊 战斗的凯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年代音乐[J];人民音乐;2001年08期

7 赵剑民;试析德育价值与德育实效[J];教育探索;2001年07期

8 徐冰,钱跃,邢诒孔;论革命传统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02期

9 徐贵权;德育功能与德育价值之关系[J];教育评论;1995年06期

10 祖振声;时代的心声 永恒的旋律──评抗日战争歌曲[J];音乐研究;199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慎;;抗战时期的群众救亡歌咏运动[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玲玉;论中国抗战音乐的伦理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亮;抗战歌曲传唱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唐珊;大学生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3 张苗苗;中国红歌的德育价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胡玲娜;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廉明;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改进路径[D];西北大学;2012年

6 石苏平;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价值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7 颜枫;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莎;论抗战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及其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关系[D];青岛大学;2011年

9 范辉;音乐作品的德性修养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米磊;以音符为枪杆[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8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88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