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跨学科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2:1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研究是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与时俱进为理念,以实现目标为重点。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本文以激励为支点贯穿全文,力求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缺憾,本文将激励理论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及人本主义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和借鉴,尝试提出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新思维。本文提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从理论上看,有助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从实践上看,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更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力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全文以五部分探讨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相关性,其主旨在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对相关领域的激励理论进行概述。简要介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含义、范畴,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将上述激励理论中的主要概念进行简要阐述。 第三部分是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概念,并就其含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根据其特征、按照不同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分为不同类型及功能展开论述。 第四部分是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契合之处,这一部分是全文立论的起点,也是创新点。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缺憾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运用激励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第五部分是结束语,总结全文,重申了激励理论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并坦陈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长富,邹学荣;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激励的辨证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陈天翼;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3 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04期

4 詹秋月;;西方激励理论的演进与发展[J];商业经济;2007年02期

5 赵灯峰;;激励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6 申来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J];理论月刊;2002年02期

7 吕学军,王兵;激励教育的理论及原则[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李专,李显东,孙明;激励理论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林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方式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期

10 赵婷;;马斯洛需要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贺;人为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莹莹;我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与实践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2 陆浩;思想政治工作激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姚雪瑞;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陈金军;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教育法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李华秀;激励理论在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童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0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90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