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互联网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30 06:09
【摘要】: 计算机的应用与互联网的诞生是千年纪元结束之际献上的历史巨变工程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发展对新千年的人类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和冲击。时代发展到今天,每一个理性的智者都不得不用审时度势的观点来看待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社会功能,都不得不用生态的眼光思考网络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对科技革命持衷心欢迎的态度。“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是要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在一定意义上,网络化建设是中华民族21世纪文明的生命线。 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风貌与其时代环境息息相关,网络时代必将铸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环境。“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网络社会化是把双刃剑,既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又为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能否成为真正的人类福音,关键在于我们人类自身,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塑造一个安全的数字化环境。现在已经不是“防范于未然”了,应该说是小雨而绸缪,尚未为晚。大力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网络文明,使互联网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互促互动,,实现“双赢”,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和时代要求。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勇于作出新探索。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使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明之花“姹紫嫣红”,从而“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64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先朴;论增强党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庆英;网络论坛中的公民精神探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2 莫文艳;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7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07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a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