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教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3:0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经济与文化的迅猛变化给公众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冲击了公众的思想认知,因此在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空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场域逐渐被熟知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由此产生。推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持续利用可以强化公众的政治信仰与个人品质;深入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教育价值研究有利于解决公共空间泛商业化的问题,继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利用提供指导。然而,面对新时期社会背景日渐复杂的情况,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重视程度与利用深度仍有待提高。由此,本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具有目的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观点,从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两方面分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教育价值的实现困境,并对产生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教育价值的对策。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涵盖基础概念介绍与价值阐释,这部分为全文框架搭建的基础,决定了第二、三部分的内容构架;第二部分包含现状解析与原因分析,这部分作为文中呈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延续第一部分研究结构的同时为第三部分提供写作思路;第三部分为对策探究,这一部分是前两部分内容的最终归宿也是整篇文章的落脚点。第一部分包含本文的第一章与第二章。这部分主要对这一选题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综述、创新点、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介绍,对公共空间及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具体内涵进行阐述。探讨并列举了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并就两种价值的相互统一与协调发展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涵盖本文的第三章与第四章。这部分仍以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作为划分标准,从成就和困境两方面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教育价值实现现状。并根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实现工具性价值的客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实现目的性价值的基础条件具有滞后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教育价值的立足点存在偏差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总结。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五章。本章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教育价值不仅需要从多维度改善教育价值的实现环境,还需利用多种方式增强公众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教育价值的认知,并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实现平衡发展,以期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洁;;近代中国公共德性教育思想探寻与马克思主义的回应[J];继续教育研究;2018年01期

2 罗仲尤;邹德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属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9期

3 陈富国;;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图景[J];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07期

4 展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及其本质属性[J];教学与研究;2016年08期

5 展伟;;城市公共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化作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6 刘应松;;创新实现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策略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6年20期

7 熊馨洁;周海玲;;论教师价值的回归: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J];教育导刊;2016年02期

8 卢文忠;钟文苑;;空间教育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高教学刊;2016年01期

9 岳杰勇;;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10 卢文忠;;发展与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论探究[J];时代教育;2015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春菊;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哲;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论[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立鹏;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实现条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朱志萍;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视域中的积极公民身份培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刘俊峰;网络时代大学生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侯凤英;价值哲学视域的政绩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王明洁;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蓝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李昊;物象与意义—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1978-2008)[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童童;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姚丹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运用的现状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周欢;论革命类纪念馆的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小民;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尹依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共性维度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14年

6 傅文轩;社会转型期下的公共道德重建[D];浙江大学;2013年

7 应星蕾;校园公共空间艺术的互动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曼;我国公民公共精神的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远奇;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概念探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10 刘荣;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与中国公共领域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5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15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