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论网络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0-04-23 18:20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扩张,网络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深入。网络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方便和自由等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为了让网络技术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保证网络社会的有序运行,进行网络道德建设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关于网络道德的含义,目前理论界的解说颇有歧异。本文认为网络道德就是适应维持网络社会的有序运行的客观需要而产生,以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为目的,以调节当今网络社会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的人际关系,协调其关系矛盾和冲突,规范其网上行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道德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元性等特点。网络道德建设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各种可操作的道德管理措施和途径,将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公民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以提高公民个体置身于网络虚拟世界时所应具备的特殊道德素质和道德应对能力。 网络道德建设的焦点在于网络道德建设如何取得实效。从根本上说,网络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实现道德内化。道德内化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的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所以,在网络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把他律机制与自律机制、灌输机制与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网络道德建设中,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意识形态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德法互助原则。 此外,应注重培养网络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网络道德主体道德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整体利益、平等互利和自律的网络道德意识,在培养网络意识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的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又要锻炼其道德意志。 第三,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加强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提高网络行为主体自身的道德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6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虹;网络道德内化规律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5年03期

2 赵明珍,黄利平;网络与网络道德建设[J];兵团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曹海浪;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颜宇慧;;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杨世国;;关注“网络社会”的和谐构建[J];学习月刊;2005年10期

6 吴秀珍;;对倡导网络道德、构建和谐网络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李忠新;;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08期

8 孔德晶;;我国青少年网民网络道德的立法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07期

9 库玉娟;;道德内化应增强个体的获得感[J];智库时代;2019年05期

10 孔姣;;实现青少年道德内化的有效向度[J];文学教育(下);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雪华;;道德内化取向下隐性德育课程刍议[A];当代教育评论(第5辑)[C];2017年

2 刘琼;;现阶段我国网民管理问题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中国网民健康力提升报告 2016年[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6年第3期)[C];2016年

4 刘珂;;如何让孩子更加健康茁壮成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5 张懿奕;;浅析“互联网+”时代国产电影叙事中的网民视角[A];影博·影响(2017年第01期 总第109期)[C];2016年

6 王晓霞;;关于网民网络交往热点问题态度的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阳;;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尽量减少网络给学生的负面影响[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10 赵彦飞;;强化网络道德与核心价值观教育需处理好三个关系[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秀岭;“网德”建设是网民的责任[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王益荣 翟松峰 南京政治学院;教育心理学视阈下的“道德内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刘莉;把科学道德内化为终身坚守的人生信仰[N];科技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甘丽华;部分年轻网民为炫耀自己不惜搞破坏[N];中国青年报;2007年

5 桑胜高;遏制网络恶俗炒作需德法并举[N];法制日报;2016年

6 方家平;网民数量增长空间仍然很大[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 赵武安;让检察职业道德内化于心 外见于行[N];检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峰;我国网民达8.54亿 非网民六成在农村[N];中国消费者报;2019年

9 丁雨晴 译;中国网民隐私意识增强[N];环球时报;2019年

10 记者 张仁平 通讯员 林道广;捍卫烈士尊严获网民点赞[N];检察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青青;社交媒体中青年网民的信息互动与平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陈姣娥;中国网民倾向性政策态度形成的扎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林敏;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郑傲;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彭跃辉;网络发展与精神文明[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卿立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及其应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江耘;网络公共事件及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宋为;公权腐败的网络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郑兴刚;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虹;论网络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鸿;论网德[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超;网络道德失范及建设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4 黄岩;论新世纪网络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禹;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于洋;绘本资源在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8 刘珂;关怀道德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校园欺凌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9 孟凡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何岸;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8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38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