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20:45
【摘要】: 沟通是人从自然人进化到社会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政治、情感和情绪交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不仅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还能够体现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交流,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身的行为,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本论文从沟通理论入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研究如何实现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在阐述本课题的研究原因和意义的基础上,正文第一部分简述了不同学科中有关沟通理论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传播学中的施拉姆的沟通理论、心理学中的戈登和吉诺特的和谐沟通理论、教育学中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和人力资源学中的周哈利窗理论。第二部分对沟通的含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在多学科沟通理论的指导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类型、特征和功能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文章的第三和第四部分站在沟通理论视角下,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实效性的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以及沟通理论指导下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现存问题的独特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这不仅能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体系,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整篇文章以沟通理论为切入点,把不同学科的沟通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分析问题,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顺利进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的实现。
【图文】:

施拉姆,沟通模式,意义空间,沟通理论


一、不同学科的沟通理论许多研究领域对于沟通都有着不同角度的研究,形成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沟通理论,因此使沟通理论出现多个学科内交叉发展的现象,理论体系呈现多样复杂的特点。本文仅选择其中的几种观点加以阐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相关内容的研究。(一)施拉姆沟通理论有“传播学之父”美誉的美国教授施拉姆,在其名作《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沟通模型(见图 1),, 图中 A、B 两个参照系表示沟通双方各自的意义空间,中间的交叉部分表示双方共同的意义空间。该模型试图说明,A、B 双方的有效沟通只能通过共同的意义空间来进行,且随着沟通的持续,共同的意义空间要有扩大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金潞;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的共同愿景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8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38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