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英;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石化;1997年11期
2 王霞;邓小平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大发展[J];攀登;1996年S1期
3 封福霖,许佳君;论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贡献[J];肇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陈宝忠;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研究[J];当代思潮;2002年05期
5 于忠孝;邓小平在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长白学刊;1994年01期
6 姜选;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大贡献[J];理论学习;2001年01期
7 梁红敏;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创新[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5期
8 钟言;学习理论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全国政研会第四次基础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5年09期
9 余仰涛,上官莉娜;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19期
10 齐福英,孙永革;邓小平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明艳;;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及对策探析[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郭蕊;;借鉴传播学理论探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姚佩芬;;充分挖掘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文俐;曲扬;;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4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逯记选;郝唯学;;不同教学条件下军校学员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情感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陈学璞;;对邓小平同志秘书工作理论的思考[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7 洪迎福;;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宏;;浅谈思想政治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建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薛宗双;;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张金龙;;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省省城县新华书店经理 刘志远;思想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N];新农村商报;2011年
2 万森林;江西师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显成效[N];江西日报;2005年
3 李瑞英;建设和谐社会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在打牢思想政治根基上下功夫[N];解放军报;2011年
5 张国祚;理论创新是思想政治创新的指南[N];经济日报;2001年
6 高劲鹏;发挥信息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N];山西政协报;2005年
7 记者 连志刚;我市万余高二生明“赶考”[N];中山日报;2009年
8 秦丽君;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N];光明日报;2005年
9 记者 郭洪平;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思想政治组织保证[N];检察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奚正喜;为了永恒的基业[N];江淮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湘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苗长山;多相泵增压单元的工作理论与设计方法[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姜正国;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俊伟;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毕德;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与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申来津;精神激励的权变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林辉;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新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及其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邸春玲;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世刚;论江泽民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小亮;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邓燕霞;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胡卫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赵苗;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裴思怡;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新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薛丽丽;王阳明心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2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5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