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5: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达到普及,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此环境下,我国网络普及率已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截至到2018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一次又一次的创新高,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了互联网,并强调加强网络教育。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多的青少年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浏览新闻等等。触网年龄趋势向低龄化发展。由于网络具有时域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青少年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道德情感冷漠,责任观念淡薄;人际交流困难,疏远人群;利用网络高新技术手段,盗取他人隐私信息;制造网络病毒,非法入侵他人网络;制造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利用网络直播途径,向公众散播不良信息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但影响了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养成,还严重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和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进行了界定,并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统计研究,分析了青少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归结为:浏览并散播不良信息、网络交往缺乏诚信、滥用网络工具、网络用语低俗肆意、放纵自我沉迷网络。同时分析了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青少年自身道德水平不高、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网络平台缺乏监督与约束、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国家网络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最后,本文在对道德失范现象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青少年自身、家校教育、社会环境、网络平台、国家立法五个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详细地阐述了现今青少年在网络中出现的失范问题,有助于为青少年群体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也可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对于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可以丰富和发展社会道德理论、青少年道德规范理论,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还能推进我国的网络建设。
【图文】:

调查结果,相关问题,女生,男生


13 岁 4 14 岁 2 15 岁 15 16 岁 13 17 岁 31 18 岁 230 19 岁 70 无关人员 57 女生 316 男生 106 数据的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用网络的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青少年


图 3-2 第 4 题调查结果由图 3-1 第 3 题调查结果和图 3-2 第 4 题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如今青少年上网平均时间约为 2时每天,约四分之一的青少年通过网络聊天、看视频,选择通过网络购物和玩游戏的青少年比持平,另外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选择通过网络学习、查资料。表 3-3 第 6 题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表 3-4 第 6 题线性回归系数分析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69.5;D6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丝雨;;从屈楚萧被扒“黑历史”的狂欢中看网络道德绑架问题[J];视听;2019年06期

2 高仲姣;程秀霞;;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五所高校的问卷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3 龚良彩;;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张小芳;;网络道德:问题与出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24期

5 卞海勇;;网络道德焦虑的纾解之策[J];人民论坛;2018年01期

6 黄继辉;丁艺涵;;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评价标准刍议[J];现代交际;2018年04期

7 廖文华;莫炳坤;;新时代视域下公民网络道德观念培育[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8 李文婷;徐雷;;网媒信息对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挑战与引导[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03期

9 张春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形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6期

10 刘晓雯;史爱民;;用“慎独”精神培育职校学生网络道德[J];江苏教育;2017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文土;;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弱化问题的探析[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2 黄少华;;网络道德意识与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彦飞;;强化网络道德与核心价值观教育需处理好三个关系[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王志;;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观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王敏;;如何教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6 罗婷;;网络道德意识的结构及其影响机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张振义;;网络道德构建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8 胡姗;舒首立;桑青松;张云兰;;网络道德信息接触、网络评价与中学生道德判断的关系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9 杜峰凤;;由高考零分作文谈青少年网络道德观[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年

10 刘俐萍;朱松;;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冯黛梅;网络道德愤怒或加剧社会分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张春丽 本报通讯员 刘文生;大学生网络道德不差![N];光明日报;2010年

3 吴杨;珍视网络道德凝聚力[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2年

4 辛忠;构建网络道德体系是时代的要求[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朱红 孙金青;如何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世界?[N];人民邮电;2009年

6 本报记者 乌云斯琴;网络呼唤“精神文明”[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科研部 徐宝库 ;网络道德重在自律[N];光明日报;2008年

8 高靓;补上网络道德这一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赵军 (作者单位:丹东市商业银行);“网络道德”刍议[N];丹东日报;2007年

10 陆士桢;构建网络道德 营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继强;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王渊;基于科技伦理视角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秦继伟;当代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凡;青少年网络人格培育中的动力结构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航;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黄晓玉;网络道德绑架的传播学解读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3 罗雅婷;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伦理分析[D];苏州科技大学;2018年

4 熊新;初中生网络道德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5 蔡艳丽;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王娜;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雪媛;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亚敏;合肥地区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调查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9 肖彬;高中生网络道德素质培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10 章淑贞;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4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54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