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中国女排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3:42
【摘要】:女排精神作为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具有特殊意义时代精神,其产生,传播,辐射以及效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国家的力量。国家对女排精神的宣传是女排精神的影响力得以延伸至今的重要条件。中国女排在1981年世界杯比赛首次夺冠后,爱国、团结、拼搏便成为了女排精神的基因。伴随着中国女排的成长历程,女排精神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低谷时期的永不服输,永不放弃,新时代的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等,她们与女排的精神基因一同构成了不同时代下女排精神的集合体。女排精神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体育范畴而扩散到全社会,具有鲜明的榜样属性,建构起属于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并得以延续其影响力。国家作为一种权威性的政治力量,其对女排精神的宣传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国家赋予女排精神符号化解读,运用语言符号、仪式符号、人物符号、仪式符号等将女排精神最抽象、最本质的内容展现出来。同时,国家授予各种荣誉,举办各种庆祝性活动是以自身的力量对女排精神进行有组织性的宣传,对社会心理的塑造,民众的政治认同有独特的作用。权威媒介对女排精神符号的记录与传播不仅让女排精神以一种延续性的状态得以存在,而且最大限度地扩散其影响力。从图文并茂的传播媒介—报纸到融入生活的传播媒介—电视再到超越时空的传播媒介—互联网,这些是不同时代大众媒介的典型代表,对女排精神的传播既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作用,同时,每一次传媒手段的更新都能为女排精神的传播提供更加全面、多维、立体化的信息。国家对女排精神的宣传有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由集体主义向个性肯定的变化,由传奇渲染到真实回归,国家号召与民众认同相统一。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女排精神的宣传立足于这一团队的整体性,女排以团体的身份接受各种荣誉与表彰,从而传递女排精神。新世纪以来,女排队员的个性化特征逐渐融入到国家宣传的话语体系中,女排精神不仅存在于这一团队中,也会通过女排队员的鲜明个性体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成为了各行各业学习,模仿的具有传奇性色彩的精神力量,随着中国女排成长历程的起伏,女排精神的泛政治化色彩淡化,逐渐向真实的体育精神回归。女排精神在国家的宣传下,其影响力辐射到全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女排主要以英雄形象和亲民形象辐射女排精神。从民众的回应来看,20世纪80年代,民众主要向英雄女排学习,用女排精神激励自身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为国家做贡献。新世纪以来,女排队员参与生活类、娱乐类节目,与民众近距离接触,充分展示自己在赛场外的个性,民众通过多元互动的方式学习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成为了社会榜样,这一榜样的特殊性在于能够通过即时性的情感体验带给民众精神力量。民众对女排精神的认同,学习也是对自身人格与角色的塑造,是对国家意志的政治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42;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春雷;;“新时代”语境下“女排精神”的价值及其实现[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年06期

2 ;北京中小学排球赛举行“女排精神”激励学生[J];青少年体育;2017年12期

3 邵建新;;她是不是惠若琪的妹妹?[J];语文月刊;2017年03期

4 鲁光;潘飞;;为有豪情似旧时——女排精神的过去与现在[J];中国工会财会;2016年11期

5 老笑;;零售企业应学习女排精神什么之二 零售企业要向女排精神学习些什么?[J];时代经贸;2016年26期

6 ;深化改革,不妨来点新女排精神[J];青海党的生活;2016年10期

7 宋丰光;;女排精神[J];齐鲁艺苑;2016年06期

8 刘秀忠;;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习女排精神[J];黑龙江档案;2016年06期

9 邬莹颖;;漫谈女排精神[J];纺织服装周刊;2016年34期

10 檀江林;吴超;;女排精神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启迪[J];理论建设;201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慈鑫;被神化了三十年的女排精神[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钱科峰;让“女排精神”融入绍兴地域文化[N];绍兴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苏畅;中国女排精神永远传承[N];中国体育报;2018年

4 吉水;《沙鸥》:“女排精神”的时代之镜[N];河南日报;2018年

5 曹显钰;精神的力量砥砺我们前行[N];安徽日报;2017年

6 吴长龄;中国女排精神的文化思考[N];陕西日报;2017年

7 本报评论员;发展经济当学女排精神[N];齐齐哈尔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周芳明;逆境中靠什么屡创奇迹[N];天津日报;2017年

9 赵焱 实习生 史湘云;孙晋芳:“女排精神”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N];苏州日报;2017年

10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慈鑫;女排精神带火校园排球[N];中国青年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贝炫毅;中国女排精神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嵇浩;对中学篮、排、足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扬州大学;2018年

3 李豪杰;从“女排精神”的复归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再塑[D];贵州财经大学;2018年

4 杨静文;中国精神视域下的女排精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5 杨捷;当代“女排精神”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磊;“女排精神”对中国竞技体育的道德启示[D];湖南工业大学;2017年

7 高木子;从完美到真实的蜕变—中国女排媒介形象探析[D];复旦大学;2013年

8 江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排媒介形象的变迁[D];南京大学;2012年

9 曾乐;近十年中国女排新闻文字报道的话语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10 刘光漪;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教学的价值与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03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03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