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0-06-21 05:14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证。本文首先论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三个基本概念“仁”“礼乐”“中庸”,然后分析孔子教育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些特征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着重探讨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论证以及应用实例。 “仁”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他提出“仁者爱人”“孝悌”“忠恕”“克己复礼”“博施济众”“见利思义”等思想都是以“仁”为核心展开的。他试图通过教育把家庭血缘关系、宗族宗法关系同封建等级关系结合起来,使个人、家庭、社会形成了一个以伦理道德与政治思想相融合的统一的封建集权大家庭。这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然而,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有着时代和社会制度的烙印,具有历史局限性。孔子的教育思想政治上为剥削阶级的统治掩盖了一层血缘宗法的心理情感关系的面纱,维护和巩固了封建剥削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看待和分析,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振奋民族精神,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本文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来批判地对待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立足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公民思想现状,并结合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弘扬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使之能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本文从建构能够支撑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现代中国人生存发展、安身立命之本的中国现代性价值观念入手,探索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而突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及其当代价值,力求让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时代的需要,推陈出新,再造辉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64;G40-09
本文编号:2723575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64;G4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邦春;董光友;;“有教无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3 马小雅;;孔子的“有教无类”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4 何克抗;;当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一)——孔子教育思想给我们的警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5 梁宗华;;孔墨私学与传统教育[J];东岳论丛;2008年06期
6 谢艳霜;;论孔子“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杨柱;;曾参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传承及其历史地位[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4期
8 陈思莲;;邓小平德育思想与孔子德育思想的比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周祥;;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陈旭清;;《论语》教育伦理思想新探——学生伦理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文超;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俊;礼法观的重构与思想政治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谢丽娜;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堂;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现代性价值观念建构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3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2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