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涂尔干的纪律精神及其当代道德教育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26 01:39
【摘要】: 爱弥尔·涂尔干生活时期的法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急剧变迁。在由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中,旧有的道德价值体系渐失其主导地位,而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的巨大转型使得整合社会秩序的道德纽带出现了断裂,社会由此陷入“道德真空”状态。当时的法国社会个人主义盛行,贫富差距加大,社会极度动荡不安,危机重重。涂尔干认为,要解决现代社会所遭遇的种种危机,就必须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上重建社会规范体系,加强道德规范的调节功能。 而当代中国社会也处于从传统向现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迅速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同样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社会凝聚力下降,社会利益多元化,新旧观念冲突激烈,社会的整合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使得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情景与涂尔干当年所面临的社会情景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至少在表面上有着几分相似性。借鉴涂尔干针对当时法国道德危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用纪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建立一套社会所匮乏的规范体系也就具有了某种普遍意义。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涂尔干纪律精神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文章阐述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法国社会道德秩序混乱、社会危机重重的境况,针对这一现实,涂尔干主张彻底重建道德教育体系,实施世俗的道德教育。在其社会学理论与教育学思想中,无不体现出他对社会秩序、规范、纪律的重视。 第二部分是对涂尔干纪律精神的解读。文章从纪律精神的含义、纪律的功能、纪律精神的养成三个方面入手,力争阐述清楚什么是涂尔干所讲的纪律精神。涂尔干所讲的纪律精神包括常规性与权威两个组成部分。他认为,纪律本身就是教育自成一类的因素,它既发挥着管理功能又发挥着育人功能。在纪律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儿童易受习惯支配和易受暗示影响的心理特征,合理利用惩罚与奖赏两种道德教育手段,对其进行纪律教育。 第三部分探讨了涂尔干纪律精神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首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纪律精神的培养。因为纪律精神有利于防治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纪律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应重新审视纪律精神的内容。结合我国当代社会现实和中小学道德教育现状,我们需要的纪律精神应该是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特征的纪律精神;应该是能够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纪律精神;应该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纪律精神。最后,应优化纪律精神的培养方法。我们可以从制定可供遵循的纪律规则;树立并维护纪律的权威;发挥学校纪律的道德功能;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等方面入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6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立中;现代性的问题及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2 冯婷;涂尔干论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3 李峰;个人、社会与法律——涂尔干的法社会学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葛洪义;社会团结中的法律——略论涂尔干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J];现代法学;2000年04期

5 张转平;;关于“自杀”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6 赵莹;;涂尔干道德教育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09年04期

7 焦旭鹏;;刑法在社会中的角色 埃米尔·涂尔干刑法思想的解读与反思[J];中外法学;2009年06期

8 唐礼勇;;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来自涂尔干的观点[J];学理论;2010年11期

9 于帮存;;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及其社会分析方法[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10 米传勇;陈巧燕;;行政犯罪刑罚轻缓化片论[J];东南学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兆曙;;涂尔干的遗产和遗憾[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杨明华;;物缘文化与地方经济[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5 原威则;;社会学家眼中资本主义社会与人的发展[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6 高丙中;;社团合作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7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苏明月;;质疑“犯罪有益”——一个对迪尔凯姆犯罪概念的语义与逻辑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苏明月;;质疑“犯罪有益”——从E·迪尔凯姆说起[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10 孔一;;规范的内外破解:道德突破与伦理消解——对犯罪形成过程的实证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自强 渠敬东 姚福燕;涂尔干的现代性主题:道德个人主义与法团公共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田建明;莫斯:启发对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方旭东;双重荒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雷启立;“余数”或者“无用之用”[N];文汇报;2007年

5 田建明;涂尔干及其对社会学人类学的贡献[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邓晓芒;涂尔干宗教学方法论的误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渠敬东;如何阅读杜尔干[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王铭铭 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中国之现代,或“社会”观念的衰落[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秦晖;价值关怀与实证研究[N];南方周末;2010年

10 特约记者 郭忠华;权力、结构与社会再生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天义;先秦道德与道德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兆曙;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郝方f ;刑罚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付洪泉;现代性的哲学误读与社会学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姜立强;北村社会制度[D];上海大学;2007年

7 刘锦春;仪式、象征与秩序[D];南开大学;2005年

8 陈彬;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D];上海大学;2007年

9 刘拥华;社会世界的底蕴:从二元论到二重性[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葛磊;刑事制裁体系近现代史纲[D];北京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昕;涂尔干的纪律精神及其当代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春雪;涂尔干的纪律精神对培养小学生道德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君;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黄振羽;社会的结构维度与象征维度[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晏瑜;基于人的尺度的教育[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迅;涂尔干社会理论的文化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杨靖;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宗亮;论涂尔干集体意识[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丽丽;象征的社会整合功能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罗胤斌;涂尔干人类学思想探析[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9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29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