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的早期形塑
发布时间:2020-06-30 10:59
【摘要】:“长征”是我国历史上可以称得上盘古开天地式的壮举,而今,它常常以一种精神符号的面孔存在于世。然而,对这样一件足可称之为震古烁今的历史事件,对这个家喻户晓的精神符号,现有研究要么就“长征”作为一种精神,如何与现实问题对接不断推陈出新;要么就精神论精神,总是停留在“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内容本身的探讨。而对“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其在早期究竟是如何被形塑的,关乎此方面的研究,目前仍旧是一块未加开垦的“处女地”。基于此,本文将“长征”早期的几类代表性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作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的“长征”之早期形塑为主题,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对自1934年10月长征伊始直至全面抗战爆发的这段时期内,有关“长征”的各类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对该时期“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的方方面面进行挖掘、提炼、总结,从而发掘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里、不同的体裁形式下,有关“长征”早期的各类文本,分别融注和彰显了什么样的精神、信念元素,这些元素是如何被融注与彰显的,它们又具有何种特点。据此,以期能从源头提炼概括出今天为我们所熟悉的长征精神的最早雏形,从而对长征精神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理解。为实现这一研究目标,本文总设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通过再现长征史实,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作以背景性交代;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长征伊始至结束这时间阶段内,所创作的标语口号、诗词歌谣和日记此三类重要文本作深入分析,总结长征行进过程中所融注的精神、信念,归纳出它们各自所体现的长征精神内涵;第三章通过对“长征”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中共领导人等关于长征过程中精神内涵的总结进行挖掘与分析,亦即通过对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重要领袖和彭德怀等中共著名将领这两类主体关于长征的总结作考察,分两个方面讨论长征精神内涵要素的形成;与中共领袖、主要将领不同,红军长征中的广大战士是长征中另一重要主体,他们所创作的有关“长征”的日记与回忆录,是考察“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的又一重要文本,因此第四章主要是对《红军长征记》一书中一般红军战士所写之日记作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其中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本文的最后一章则以“最早向世界完整性报道长征”的重要文本——《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脍炙人口的著作中有关长征精神、信念等元素的呈现方式,从而凝练出“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在早期形塑中的另一重要层面。任何一种精神都是时代变革的产物,任何一种精神也都存在一个挖掘、提炼、形塑、发展、丰富的过程。长征精神亦是如此。因此本文通过以上五大部分的设置,对各种有关长征精神早期形塑的文本进行深入考察、总结、提炼,以期发现“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在早期形塑过程中的动态历史演进,以便能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和认识长征精神的早期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42
【图文】:
37,就长征行军途中携带的各种宣传品而言,红一方面军携带各种宣传品多 多万份,红二方面军携带各种宣传品 160 多万份,这其中大多简洁明了、。这些标语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今,随着岁月流逝,其中分已经残缺不全、斑驳黯淡,但即便标语口号的本体已经暗淡,也不能掩为长征行军重要成分的光芒。它们是那个时代历史的最好见证,它们是一剑,铭刻着每一位红军将士的信念,它们是长征路上不断前进的号角,它注入了红军将士的心血。长征行军,红军往往是昼夜兼程,战斗频繁,行军地点转瞬即逝。因此,便成了他们常用的一种宣传手段。作为宣传艺术的一种,长征行进过程中号、标语和布告,比起那些民间自发的、随意而为的口号而言,它们的背权力意志的掌控——书写什么样的标语进行宣传,编辑什么样的口号进行呐什么样的布告进行公示,都是经过精心考虑,一定把关之后而确定的产物内容是执政者或者集体意志的体现,它们无不体现着中共和红军长征行进思想意识、方针政策等内容。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的早期形的往事写到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翻越六盘山之前。短短 56 个字将红军的困道来。攻坚克难是长征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长征路上的每一步都是难行的险对红军是严峻的考验。但在这首七律当中“乌蒙磅礴走泥丸”,山势险峻、云的乌蒙山,在红军脚下只能是滚动的小泥团而已,实在微不足道。困难面前,红军信念坚定、从容不迫的这种气度和胸怀在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娥·娄山关》中同样表现的津津有味。诗人在全词中营造了一种慷慨悲烈、阔的基调,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征战娄山关的紧张与激烈,表达了红军在困安然若素,从容不迫的气度。
本文编号:2735227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42
【图文】:
37,就长征行军途中携带的各种宣传品而言,红一方面军携带各种宣传品多 多万份,红二方面军携带各种宣传品 160 多万份,这其中大多简洁明了、。这些标语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今,随着岁月流逝,其中分已经残缺不全、斑驳黯淡,但即便标语口号的本体已经暗淡,也不能掩为长征行军重要成分的光芒。它们是那个时代历史的最好见证,它们是一剑,铭刻着每一位红军将士的信念,它们是长征路上不断前进的号角,它注入了红军将士的心血。长征行军,红军往往是昼夜兼程,战斗频繁,行军地点转瞬即逝。因此,便成了他们常用的一种宣传手段。作为宣传艺术的一种,长征行进过程中号、标语和布告,比起那些民间自发的、随意而为的口号而言,它们的背权力意志的掌控——书写什么样的标语进行宣传,编辑什么样的口号进行呐什么样的布告进行公示,都是经过精心考虑,一定把关之后而确定的产物内容是执政者或者集体意志的体现,它们无不体现着中共和红军长征行进思想意识、方针政策等内容。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的早期形的往事写到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翻越六盘山之前。短短 56 个字将红军的困道来。攻坚克难是长征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长征路上的每一步都是难行的险对红军是严峻的考验。但在这首七律当中“乌蒙磅礴走泥丸”,山势险峻、云的乌蒙山,在红军脚下只能是滚动的小泥团而已,实在微不足道。困难面前,红军信念坚定、从容不迫的这种气度和胸怀在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娥·娄山关》中同样表现的津津有味。诗人在全词中营造了一种慷慨悲烈、阔的基调,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征战娄山关的紧张与激烈,表达了红军在困安然若素,从容不迫的气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苗;;精神符号在电影中的选取、植入与传递——电影《盗梦空间》的符号学阐释[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邓杉;;概念:创意时代的精神符号[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4期
3 朱玲;马歆星;耿文娟;;“雷锋”:精神符号的时代转换[J];发展;2014年02期
4 张淇源;;以“虚”致“实”——探析苏绣小镇建筑语言的文化内涵[J];中国艺术;201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喜栋;“长征”作为一种精神符号的早期形塑[D];兰州大学;2019年
2 牛嘉辉;影片《memory key》的创作与精神符号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35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3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