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要素、内容和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9 19:03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要素、内容和功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科,能否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和新型传播媒介能否有机的结合等问题,已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挑战。目前,已有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学做过初步的交叉研究,以求建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本文作为这门新学科初级探讨,着重对这门学科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构成要素、内容和功能做一个简单的整体疏理。在疏理的过程中偏重于探讨不同特征的大众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效的结合,以及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互结合,力求创建一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专门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 要素 内容 功能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D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2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要要素12-33
- 第一节 传播的一般要素、结构和功能12-26
- 一、 传播者13-14
- 二、 讯息及其媒介14-23
- 三、 受众23-25
- 四、 反馈信息25-26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要素的特殊性分析26-29
- 一、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27-28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介体28
- 三、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受众28-29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一般过程29-33
- 一、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形成过程30-31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模式分析31-33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内容和有效性分析33-45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主要内容33-37
- 一、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传播33-34
- 二、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34-35
- 三、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35-36
- 四、正确处理好“一”和“多”的关系36-37
- 第二节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因素分析37-40
- 一、 影响传播者的因素37-39
- 二、 影响传播介体的因素39
- 三、 影响受众的因素39-40
- 第三节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有效性40-45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基本方法40-42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传播的有效性表达方式42-45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功能45-54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要功能45-47
- 一、 教育功能45-46
- 二、 导向功能46
- 三、 协调功能46
- 四、 激励功能46-47
- 第二节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功能实现的原因分析47-48
- 一、 主流社会要求的单一性与个体对象接受取向的多样性的矛盾47
- 二、 传播方法的说教性与传播对象选择的自主性的矛盾47-48
- 三、 现状的滞后性与需求现代性的矛盾48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功能有效发挥的应用分析48-54
- 一、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应用分析49-50
- 二、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应用分析50-52
- 三、 “培养”理论的应用分析52-54
- 结束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美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于海;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从中国改革和世界文化演变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3 张景生;浅论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4 周玲;21世纪我国高校德育发展的新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王书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传播学原理分析[J];上海党史研究;2000年03期
6 岳金霞;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模式[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要素、内容和功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