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美丽中国”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15:21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并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美丽中国”被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践行下,“美丽中国”建设在新时期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而临着新的挑战。论文对狭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将其融入我国“美丽中国”建设的研究当中,给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定的路径启示。首先,论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形成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主要来源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自然哲学,其形成过程包括萌芽、形成以及完善三个时期;其次,归纳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主体价值和自然优先存在的辩证统一思想、人与自然界之间发生关系的物质交换思想、资本主义造成生态危机的生态制度批判思想和人、自然、社会三者融和最终实现的生态和谐思想;再次,讨论了关于“美丽中国”的缘起及面临的挑战,“美丽中国”寓意深远,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自然环境之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之美的总和,当前“美丽中国”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挑战既有来自生态环境恶化的冲击,也有来自于人们生态理念的欠缺,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与自然承载力之间出现断裂,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自然异化严重,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协调等问题;最后,为解决上述生态问题,应全面具体的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应用到“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来,论文讨论了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如何进行“美丽中国”的建设,分别从文化意识、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人文四个方面出发初步探索其实践路径,来探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有利于指导我国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学习和运用对于改善当前中国存在的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全面充分地学习贯彻这一理论,并将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作出努力。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2;D64;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和深化[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5年00期

2 韩延辉;;教育信息生态视野下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珠海市第一中学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05期

3 刘涛;;中国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6年31期

4 许屹山;向加吾;;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多维审视[J];法制与社会;2017年14期

5 曲艺;贾中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民族经济生态文明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03期

6 王萍;杨航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及现实应用[J];社科纵横;2017年11期

7 李宏;;马克思主义下的生态观思想[J];河北企业;2016年06期

8 刘佳;高洋;徐磊;;佛教生态观视域下的贵州梵净山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研究[J];山西青年;2019年18期

9 苗松e

本文编号:2807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07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