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论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

发布时间:2020-09-14 15:43
   文章针对21世纪“生命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现实社会背景,把道德教育纳入生命视阈,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基础的缺失,使得道德教育,把德性从整体的人、人的整体生活和生命中分离出来,也使道德教育不仅背离了整体的人及其生命,更背离了道德,这正是当今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深层原因之一。认为产生问题的根源不仅在道德教育自身,而是在这个技术宰割一切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对生命的异化和遮蔽使其迷失了方向,也使得道德教育越来越远离了生命的原点。本文在借鉴和吸纳道德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实践观点把握道德教育,力争超越以往把社会、政治、人做抽象理解的思维方式,在社会性、政治性、人性具体统一的意义上去理解和阐发道德教育问题。呼唤道德教育从无“人”的、与人的生命相脱节或相悖的、对生命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之格局中走出来,回到人的生命之中,凸显道德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确立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使其能够真正遵循人的生命之道,通过生命,为了生命,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本文对道德教育问题的关注,集中在个体生命与道德教育的密切关联基础之上,力求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念转型,以及人类生存方式变革的全球化背景下,使对道德教育问题的关注走向深入,把问题关注的视角引向更深的层面及更广的历史与现实。 全文首先从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为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寻求坚D实的理论基础,力求更好地把握人、人的生命以及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其次,在一般性审理生命与道德、个体生命与道德教育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道德教育的人性根据及其生命意蕴和价值。第三部分,在对中西方道德智慧的挖掘及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寻求借鉴,吸取营养,以求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进而通过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总结、学理的深究和实践的探索中,追寻道德教育的真谛。第四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回顾及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问题的积累、困境与挑战等的审理,澄清中国现代性道德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生命问题在道德教育历程之中的遮蔽与凸显,指出:强调道德教育的生命意识,确立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实现道德教育观的转变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必然。第五部分,在对当今道德教育转型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命理念的探讨和前景展望,指出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把人的生命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终极追求的生命化的道德教育,不仅意味着我们要走向道德教育的内在和谐,也意味着我们的道德教育理想。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648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张笑涛;消费社会中大学道德教育的使命[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彭舸s

本文编号:2818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18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