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爱国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23:32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爱国主义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主要借助于网络空间,通过多元主体的社交互动,在网上网下传递和表达开来,网络爱国主义应运而生。网络爱国主义既代表和反映了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又吸收了网络特质,借助于网络传播,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样态。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爱国主义具有不同于网络民族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的内容和指向,更富开放和理性色彩。网络爱国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从国际上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加紧实施,周边一些国家也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抱以矛盾心态,既想“搭便车”又要“防威胁”。从国内来看,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民众在外来压力下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意志更加突显,民族自信心普遍确立,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兴起,也为这种爱国情感、思想和行为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平台和空间。在网上,爱国主义的发生、演化和流变遵循着“一点发信、多点感知、交互传递、滚动扩展”的信息传播规律。由重大事件诱发,经特殊议题选择,网络爱国主义最初得以呈现。然后,经过网站上的形成与传播、论坛贴吧上的放大与分流、微博上的碎化与整合、微信上的使用和扩散,网络爱国主义经历几番演化。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爱国主义也容易产生特殊流变,即认知上的偏差、表达上的误区,行为上的极化。从传播效果上看,一方面,通过爱国情感的表达、民族精神的凝聚、国家利益的维护,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得到正向弘扬;另一方面,因戏谑、嫁祸、抹黑,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也时常遭到逆向污化。针对于此,加强网络爱国主义的科学引导,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网络爱国主义的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网络爱国主义的立体化格局;二是通过加快传统主流媒体转型变革、培育新媒体、意见领袖、提升网民媒介素养,来夯实网络爱国主义的表达基础;三是培育法治思维、规范网络语言和健全法治体系,以推进网络爱国主义的法治建设。
【学位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47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1.3.2 大众传播议题理论
        1.3.3 网络传播模式理论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网络爱国主义的概念及辨析
    2.1 核心概念:网络爱国主义
        2.1.1 爱国主义
        2.1.2 网络爱国主义
    2.2 相关概念: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民粹主义
        2.2.1 网络民族主义
        2.2.2 网络民粹主义
3 网络爱国主义的产生基础
    3.1 网络爱国主义产生的国际背景
        3.1.1 西方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3.1.2 周边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矛盾心态
    3.2 网络爱国主义产生的国内背景
        3.2.1 外来压力下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
        3.2.2 国家快速发展中民族自信心的确立
    3.3 网络爱国主义产生的技术因素
        3.3.1 网络技术的进步
        3.3.2 互联网媒体的发展
        3.3.3 网络社会的兴起
4 网络爱国主义的发展流变
    4.1 网络爱国主义的发生
        4.1.1 爱国事件的诱发
        4.1.2 特殊议题的选择
    4.2 网络爱国主义的演化
        4.2.1 在网站上的形成与传播
        4.2.2 在论坛贴吧上的放大与分流
        4.2.3 在微博上的碎化与整合
        4.2.4 在微信上的使用与扩散
    4.3 网络爱国主义的流变
        4.3.1 认知上的偏差
        4.3.2 表达上的误区
        4.3.3 行为上的极化
5 网络爱国主义的时代境遇
    5.1 爱国主义的正向弘扬
        5.1.1 表达了爱国情感
        5.1.2 凝聚了民族精神
        5.1.3 维护了国家利益
    5.2 爱国主义逆向污化
        5.2.1 对爱国主义的戏谑
        5.2.2 对爱国主义的嫁祸
        5.2.3 对爱国主义的抹黑
6 网络爱国主义的科学引导
    6.1 明确网络爱国主义的发展方向
        6.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爱国主义
        6.1.2 以大数据构筑网络爱国主义的立体格局
    6.2 夯实网络爱国主义的表达基础
        6.2.1 加快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变革
        6.2.2 培育网络媒体意见领袖
        6.2.3 提升网民媒介素养
    6.3 推进网络爱国主义的法治建设
        6.3.1 培育法治思维
        6.3.2 规范网络语言
        6.3.3 健全法治体系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2832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32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