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2020-10-16 07:00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地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容要求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目的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论文的内容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及它与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西方历史上的人本主义的联系和区别,认为:“以人为本”是对人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的肯定;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和依靠人。 第二部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容体系。“以人为本”的内涵极其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当前,最为重要是关心人的利益,重视和满足人的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体现人文关怀;彰显人的价值,激发人的创造性;承认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主体地位,依靠自身的内在力量实现素质发展。 第三部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以及人类解放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三个代表”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四部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方略和有效途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必须落到实处需要科学认识做基础,需要一定的机制保障。在思想认识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根本目的认识,对人的本质和心理发展的认识是关键;在机制保障方面,最重要的是形成全员育人,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与此同时,要不断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考察
(一)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1、“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2、“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二) “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三)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文主义
1、古典人伦主义时期
2、中世纪权威主义时期
3、现代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时期
4、现代人本主义时期
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容和要求
(一) 关心人的利益,重视人的需要
(二) 尊重受教育者人格,体现人文关怀
(三) 彰显人的价值,激发人的创造力
(四) 树立学生是受教育主体的理念
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依据
(二)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意义
1、“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以人为本”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3、“以人为本”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以人为本”是教育科学化和实效性的要求
四、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途径
(一) 多视域地认识和研究教育对象
(二) 营造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舆论氛围
(三) 全面提升教育者人文精神
(四) 适应社会发展,开发教育的新资源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2933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考察
(一)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1、“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2、“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二) “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三)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文主义
1、古典人伦主义时期
2、中世纪权威主义时期
3、现代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时期
4、现代人本主义时期
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容和要求
(一) 关心人的利益,重视人的需要
(二) 尊重受教育者人格,体现人文关怀
(三) 彰显人的价值,激发人的创造力
(四) 树立学生是受教育主体的理念
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依据
(二)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意义
1、“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以人为本”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3、“以人为本”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以人为本”是教育科学化和实效性的要求
四、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途径
(一) 多视域地认识和研究教育对象
(二) 营造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舆论氛围
(三) 全面提升教育者人文精神
(四) 适应社会发展,开发教育的新资源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伟;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2 陈玉清;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与运思[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2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42933.html